第三十三章:如意真如意(1 / 2)

如意是劉邦寵妃戚姬的兒子,這次密謀事件居然又跟他扯上了關係。前麵已經說過了,劉邦第一帶領數十萬軍馬浩浩蕩蕩去和匈奴來個麵對麵時,他不聽劉敬的勸告,冒然孤進,結果被困於白登山,幸虧陳平妙計也脫險。

這次平定匈奴的戰爭無功而返導致的後果是,匈奴繼續對大漢國土進行侵占,代王劉仲被匈奴人趕出了自己的封地。劉邦盛怒之下,立了戚姬的兒子八歲的如意為代王。由陳豨代相處理朝事。

因此劉邦出征受阻的時候,如意卻得到了實惠。

而這件“新龍門客棧”謀殺案經過長達數月的審理,最終趙王的雪冤得到了洗禮,沒能讓他一舉創下比竇娥還冤的冤案來。

但饒是如此,趙王張敖從此不再是趙王了,而是變成了宣平侯了。

那麼空缺的趙王之位就得重新立一人啊。

立誰呢?

劉邦想也沒有想,立如意唄。

有人提出這樣的疑問來:如意已經是代王了。

劉邦是這樣反駁的:他當了代王就不可以當趙王嗎?

就這樣,年僅八歲的如意馬上就集兩王於一身,既是代王又是趙王。而那個正直不阿的周昌被劉邦指定為如意的新代相。(老代相是陳豨)

當然,八歲的如意之所就這樣風光無限了,這一切都得歸功於他的母親戚姬。

也正是因為他戚姬遂漸受到了劉邦寵愛,而他的兒子人雖然小,但官卻越封越大越做越大,風頭之蓋過太子劉盈了。

劉盈做一個十幾歲的小太子,正消遙快樂,哪裏會有想到這麼多。也沒有想到這個如意已經在危脅他的地位了。

但他的母親,也就是大漢皇朝第一皇後,呂後就不會袖手旁觀了。

也正是因為這樣,戚姬和呂後兩人在後宮的爭奪戰無時不刻不在發生著。

戰爭的結果是。

第一輪:劉邦封戚姬的兒子如意為代王(呂後的兒子還是太子)。戚姬勝。

第二輪:劉邦兼封戚姬的兒子如意為趙王(官職是代王加趙王,集兩王於一身,而呂後的兒子還是太子)。戚姬再勝一城。

由於前兩輪都是戚姬取得了局部的勝利,因此第三輪的爭奪就由為關鍵了。

如意被封了幾個王了,戚姬接下來還會僅僅滿足多撈幾個王嗎?她已把目標直接索定在了太子劉盈的身上。

而呂後也誓將力爭保護自己兒子太子的位置,一場太子爭奪戰馬上就要拉開序幕了。

也許有人會說,這個戚姬胃口真大哪,居然還想把自己的兒子做上太子的位置。

戚姬究竟是一個怎麼樣的人,這裏我也暫時賣個關子,暫不點評。因為後麵還會有大量篇幅來講她和呂後之間的恩恩怨怨。

我在這裏隻想對各位看官說:戚姬也是情非得已。

試想想,既然她是劉邦最寵愛的妾。不管這個人是誰,就如薄姬也好。她的出現都會是呂後第一敵對的目標。

這是沒法改變的事實。還有就是戚姬身在那個位置上,不爭取也不行啊。自己的兒子既然當了代王趙王,而如果不能當太子,那以後劉邦歸西後,她和自己兒子的人身安全保障誰來買保險?

因此,除非戚姬象其它宮女一樣,是一個默默無聞,是一個一點都不得寵的人,她的兒子隨便當個什麼就滿足了。如果是這樣,她可以不去幻想什麼太子,什麼皇位。

戚姬和呂後的太子之爭得從一次狩獵開始。

這次狩獵,劉邦帶著太子劉盈以及寵妾戚姬。

途中,有一隻大兔子在草叢中,劉邦認為這是考驗太子的箭術及綜合能力的時候到了。於是叫他射住這隻兔子。

太子自然馬上箭拉弓。但他這個拉弓可就怪了,拉滿了弓半天沒有射出去,把弓放下吸了一口氣,然後再次拉弓,半天還是沒有射出去,又放下弓吸一口氣。如此反複了幾次後,兔子被驚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