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此時一個人的出現,讓這一幕推遲到幾百年後的三國時才上演。
這個人就是太子傅叔孫通。
顧名思義,太子傅叔自然是站在太子一邊的一,這個孫通他雖然滿腹經綸,但和周昌一樣,也不善言詞,因此,會議開始後,他沒有說一句話。但此時眼看劉邦來軟的不吃,甘脆就來硬的了。
他刷的拔出劍,頓時劍光閃閃,寒氣逼人。
就在群臣們吃驚的時候,孫通並沒有把刀架到劉邦脖子上,而是不急不緩的架在了自己的脖子。
這一招夠絕,架在自己脖子上比架到劉邦脖子上的威力更大效果更好。
“如果陛下非要改立太子,臣與其看到我大好漢氏江山不久就動亂而敗亡,不如臣這就先去一步吧。”
廢立太子一事,眼看就要鬧出人命案來了。
劉邦沒折了,他深深地體會到了“孤掌難鳴”這句話的深切含義,於是他最終隻好妥協了:罷了,罷了,廢立太子的事就此做罷。
就這樣,劉邦的第二次廢立太子的事就這樣草草收場了。
結果是劉邦和戚姬再度失敗。而這也是戚姬最後唯一一次反擊呂後的機會。
從這以後,戚姬隻能希望劉邦能長生不老,永遠也不要死去,否則……
戚姬根本就不敢往下想。
而戚姬心裏怎麼想的,善解人意的劉邦自然會查覺到了,於是在一天,他看著一直陪在自己身邊而眼睛卻哭腫的象蜜核桃似的戚姬,為了博得這個美人一笑,他提出兩個人來搞個娛樂活動。
他唱歌,戚姬伴舞。
“你問我愛你有多深,月亮她可以代表我的心……”戚姬翩翩起舞後,劉邦剛一張開口,發現自己的聲音又嘶又啞,簡直就跟“鬼哭狼嚎”有的一比了。
他的嗓音條件天生就這樣,在他年輕的流氓時代時,因為泡妞的需要,他總是唱那首《忘情水》,雖然聲音象在打鳴槍,但好歹歌詞還是較為動人的,特別是能打動那些癡情純情女人的心扉,因此,五音不全的劉邦,居然靠唱歌成就了“寡婦殺手”美名。
此時,也許是考慮到自己的形象問題,劉邦試了試嗓子後,覺得實在沒必要讓戚姬的耳朵受到這樣嚴重的摧殘,於是他臨時決定改唱為吟。
他有感而發,一下子才思敏捷,吟出了千古佳句來:
“鴻鵠高飛,一舉千裏,羽翮已就,橫絕四海。
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繒繳,尚安所施?”
可惜戚姬沒能有虞姬那樣的才華,也沒能做出虞姬那樣的壯舉。
當年項羽被困在下垓,項羽吟出“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時,當時他的虞姬卻和他對了一首:“漢軍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虞姬言畢,她來了個一劍穿喉。
可以說虞姬的選擇是非常明智的,證明她的忠貞的勇敢的同時,也使他避免了隨著項羽的失敗後,落入萬劫不複的深淵的惡報中去。
而此時已明明知道“前途凶險”的戚姬並沒有象虞姬一樣,在劉邦麵前來個大殉情,成就一個烈女的形象。
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有後來戚姬被呂後折騰的不成人樣子的“人彘”,讓她受盡了活罪才明明白白的死去。
這是後話,這裏暫不多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