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先飲了血酒後,群臣們隻得齊聲道:“從今而後,非劉氏而王,非有功而侯者,天下共擊之!”(複製了劉邦的原話)
接著也都飲下了血酒。
而一臉病態的劉邦此時臉上終於有了一絲笑意,大夥喝了這杯血酒意味著都要為這個誓言而為朝廷盡忠職守。
第二招:重用兩個人
陳平在楚漢之爭中的最後關鍵時候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可以說他是劉邦能最終打敗項羽的不可或缺的人物。而且在大漢皇朝成立後,麵對匈奴的入侵,隨劉邦親征時,劉邦被圍白登山時,他的妙手幫劉邦解了圍,因此,在劉邦的心目中,他的地位是很高的。
關鍵時候他自然也不會忘了這個忠心耿耿的人,劉邦此時派陳平和他手下最為得力的武將灌嬰共同駐守在軍事的要地——滎陽。
滎陽是通往關的咽喉,也是兵家的必爭之地。換句話說,一旦天下有變,首先就要過滎陽這一關。
他派出最得力的謀力和最得力的武將來守,可見劉邦對滎陽的倚重。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劉邦這一招是絕招,在呂氏掌握天下大權,在呂氏家族襲卷天下時,他們雖然曾風光一時,但正是因為劉邦早就留有這一招,陳平和灌嬰守在滎陽,呂後才不敢把大漢王朝的“劉氏”大旗改成“呂氏”大旗。
做完這兩件事後,劉邦本來已累的夠嗆了,但還得回答一次呂後的問話。
當然,這次問話是呂後為大漢江山社謖而做的,隻是想知道大漢王朝“相國”的繼承人而已。
想必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最後托孤的片斷大家還記憶猶新吧。
李福問:“丞相之後,誰可為相?”
諸葛亮說:“公琰(蔣琬)其宜也。”
李福又問:“蔣琬之後,誰可為相?”
諸葛亮說:“文偉(費禕) 可以繼之。”
李福繼續問,大有打破沙鍋問到底: “費禕之後,誰可為相?”
諸葛亮卻閉目不答了。
劉邦在位時任蕭何為相,這是眾人皆知的。那麼蕭何之後誰人可以為相呢?
呂後當時的問法和三國演義的問法大同小異:“陛下百年後,蕭丞相也百年後,誰人可為相?”
“非曹參莫屬。”劉邦答到。
“曹參之後,誰人可為相?”呂後接著問。
“王陵吧。”劉邦說著歎了一口氣,接著補充道:“不過,王陵有點直的過了頭,陳平可以輔助他。”
“那王陵之後呢?”呂後不依不撓,接著問。
劉邦沒有再回答了。
此時天際邊突然墜落一顆耀眼的流星。
公元前195年4月10日,劉邦與逝長鳴,享年62歲
後來唐代大詩人司馬貞在《史記索隱》中將劉邦的一生歸納為:
高祖初起,始自徒中。言從泗上,即號沛公。
嘯命豪傑,奮發材雄。彤雲鬱碭,素靈告豐。
龍變星聚,蛇分徑空。項氏主命,負約棄功。
王我巴蜀,實憤於衷。三秦既北,五兵遂東。
氾水即位,鹹陽築宮。威加四海,還歌大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