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曆史背景的贅語(建議略過)(1 / 2)

書雖然撲街,但是該回答的疑問還需要一一解答,話說輸人不輸陣,撲街也該撲得有型有款。

本篇是為了讓諸位看官形成一個基本的曆史框架,建議直接跳過,反正有沒有前傳還不一定。

事情是這樣的:本書描述的世界並非真正的架空,所謂“舊世界”就是我們熟悉的那一個。開始一切正常--全球化高度發展,形成幾個以合作為主的地域性政治經濟體統領世界,和平利用核能、積極尋找替代不可再生資源的途徑、大規模改造陸地板塊原貌、以永久性條約體係為框架展開全球合作、空間技術的空前發展……總之一片欣欣向榮的盛世光景。接下來,人類經過對自身規定性的深刻反思(無厭的貪欲和好奇心等等),計劃將事關種族存歿的重大決定權、轉交給更為理性的存在形式--實際上是個以終極AI為主、基因改造後的特種決策人員為輔的綜合機製。事實證明這夥人是比較勝任的,所以大家過了一段舒心日子……然後考慮到這樣寫沒市場,在作者協助下,這個成功的決策機製逐漸誤入歧途,為緩解人類出現的種群退化跡象,決定秘密開展一項勞民傷財的大工程……戲劇性場景就此開始。

話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作者看來,所謂“科技力”並非一種實在的物質力量,它所代表的東西僅僅是“理性主義和實證主義的世界觀”,也就是實驗科學的衍生物,一種思想方法而已。科技之所以是解放生產力的良藥,完全得益於它正確揭示了客觀世界的運行規律--至少是規律的一部分。同時,科技高度發達帶來了某種“惰性”,人在規律麵前無能為力,哲學教科書中明確聲稱,“規律不可創造,違背規律隻有被曆史所淘汰”,那麼,人能想象的最偉大的創造性活動應屬“創造規律本身”。換句話說,也就是對“必然”說不,從而踏入上帝的領域(就是乏味的逆天行為)。經過一番詭異的論證,人類推選出來的決策者認為,既然找不到對人類構成威脅的敵人,再沒有什麼比設立一個不可能達成的偉大目標、更有利於恢複種群活力……所以他們開始有意識地製造危機氣氛(陰謀論者從此得到數不盡的素材,嘎嘎),試圖營造更具挑戰性的社會結構。

鬥轉星移,通過一次極其偶然的意外發現,決策者們獲得某種“曆史性契機”(說出來就不靈了,所以……),由此展開的一係列操作、使原本不可能達成的逆天目標真正具有了可行性。希望本身使決策者開始腦殘,在強烈企圖心的支配下逐漸喪失理性和中立的態度,事態的失控變得不可避免……又是一番詭異的操作(不能說啊……汗),在付出巨大代價之後,人類第一次獲得了意識對物質的勝利--改變了宇宙常數,增加了一種“中觀作用力”--魔法力量閃亮登場。人類曆史最偉大的創舉獲得成功,世界末日卻毫無懸念地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