娥子本姓周,原名叫周素娥。她的老家在江淮沱縣紅螺峴村。在改革年代到來之初,娥子家很窮,她的命運更加不幸,五歲時爸爸出車禍死了,八歲時母親又患尿毒症故去。從此她就生活在舅舅陳啟明家。舅家也窮,而舅又經常因不順心打她。十一歲那年,因舅家給她交不起學費,她隻好退學。
村裏一些十多歲的男孩子,常結伴去北方闖蕩。多是乞討,也有做象修鞋、補鋁鍋等小生意的。回鄉時多是掙回幾百幾千的。娥子動心了,她也想去。可舅不答應,說一個女孩子在外麵危險。娥子聰明,自己想出了辦法。那天,她自己把頭發剪了,又找一頂舊軍帽戴上,這就象男孩子了。她給舅留個條兒,就偷偷跟著幾個男孩子來北方了。當時,她兜裏僅有十塊錢,那是她攢下的。她天真地想:自己要掙錢了,不怕。
幾個孩子想法兒白坐火車,一路乞討來到當時較富裕的東北。娥子一路很高興,看什麼都新鮮。一個多月後,她跟幾個男孩子到了淩川市。
那天,幾個孩子商量第二天要離開淩川。因為車站另有一夥乞討的,老欺負他們。可是傍晚娥子獨自在街上遛,不注意被一輛三輪車撞倒了,頭重重地摔在馬路牙上,當時她昏了過去。三輪車跑了,是一位好心的路人把她送去醫院的。兩天後她才醒來,感覺腦袋很疼,更嚴重的是她不能正常說話了,吭哧半天也就吐幾個字。還讓人聽不清楚。
但她擔心夥伴兒們找不到自己會走的,又想到住院費沒人付,就趁上廁所之機跑了出來。可她到火車站一看,夥伴兒們早已走了。她傻了,蹲在候車廳角落裏哭,沒人來幫她。
她想回家,又想去尋找夥伴兒們,可她沒錢,那兒也去不了。沒辦法,她隻能在這兒乞討了。
她變啞了,乞討來的錢很少,討來的錢還常被另一些乞討的搶去。她經常挨餓。年僅十一歲的她,曾想過尋死。直到遇上一位好心的大哥哥,她的命運才出現了轉機。
這天早上,娥子餓著肚子乞討,好一陣子分文未得。當她乞討到一位大個兒、白臉上大嘴大眼挺鼻子的青年男人麵前時,她吭哧著吐出兩個字:“餓……要……”那大個兒看著她髒兮兮的小瘦臉兒,挺同情,掏出一張五塊錢給她。邊上有人說:“你別給太多,這些孩子結夥兒出來騙人。”娥子吭哧著要爭辯,可她說不出來。最後,她給大個兒鞠了一躬,隻說出一個字:“謝……”
這時,檢票了,大個兒起身隨人流去檢票口。這當兒,娥子身後竄出另一夥兒的小乞丐頭兒,一把將錢搶去了。她拚命地爭搶,著急時竟也尖叫出很大的聲音。那大個兒剛離幾步,回頭見此情景,馬上衝過來,一把抓住搶錢的小乞丐,大聲喝斥,讓他把錢還給了娥子。
大個兒放開搶錢的小乞丐,這時一個正清掃室內的女工作人員和他說:“這孩子真可憐,錢總被另幾個搶去。你給錢不如給她買吃的。”
大個兒看著可憐巴巴的娥子,就去附近的熟食攤兒,給她買了兩袋熱乎乎的包子和一瓶礦泉水。她又吭哧出個“謝”字。大個兒去趕車,她眼巴巴地望著他進了檢票口。
幾天裏,孤苦無依的娥子心中有了惦念,盼望這位大哥哥能夠回來。每當有回程客車,她都在出站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