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一個多星期,規律化的勞作和起居,王好為身體強壯了。心情也變得平和。心底裏對今後有了某種希望。隻是感覺這活兒累,一天腰酸腿疼的,晚間寫小說又用腦,一躺下就呼呼地睡去,呼嚕打的山響。不過,這和身上被摘、被割掉某些物件相比算得了什麼呢?簡直是活在天上了!
可事兒沒那麼簡單,沒過幾天,新的指令又來了。李三兒來傳達說:“下一步,你要想辦法增加日產量,一個月內達到日炒五十盆豆方可!”
王好為懷疑自己聽錯了:“啥?一天炒五十盆?白天黑夜連軸轉也完不成!”
李三兒立起眼睛說:“你是豬腦子?不給你一個月時間想辦法嗎?到時達不到,就不準你現在的活法兒!”
王好為又頭皮發麻,想想說:“那除非用機器炒。”
李三兒說:“路子對,可買不著專用設備,你不是機械本行嗎,不挺能琢磨嗎?拿出圖紙來,老板負責找地方做。”
王好為明白了,繞來繞去正題在這裏。李三兒又說:“你白天炒豆,晚上研究設計,反正一個月要達到日炒五十盆指標。你看著辦吧。”
“晚間不寫小說嗎?”
“小說停一個月,專心研製機器!”李三兒又板臉瞪眼,“老板可說了,到時設備研製不成,就把你按廢物處理——摘腎割肝!”
這下,王好為又麵臨危機。白天炒豆,晚上不得不把腦子發動起來。他是學機械的,又有辦廠研究產品的經驗,覺得搞炒豆專用設備並不是很難。思路一開始就對勁兒。他想,社會上已有現成的炒瓜子、花生的滾筒式設備。因炒香豆多了炸鍋(熱合)加調料的過程,那滾筒方式功能就不夠。現在用電太貴,隻有燒煤。設備下邊該是鐵爐灶,爐灶上邊該是一種能夠前傾的便於豆子炸鍋和出料的鍋。在爐子的後上方才是能炒豆的旋轉的滾筒。這滾筒必須能按需要調整筒前的高低,便於投豆和放豆……又考慮排煙、用什麼材料、計算所需動力瓦數等等……
路子通了,他就計算,接著就畫草圖。李三兒早派人送來了紙筆和尺等工具。先一比一按實際需要大小升圖,逐一計算出各位置和尺寸,然後是部件圖……他細心的做著,仿佛又回到他那創業的年代。
大約忙了六七個晚上,草圖勾畫出來了。王好為深通此道,又靜下心來從頭思考,尋找失誤和不合理之處。覺得有十分把握了,才開始完成正規圖紙。
總共才半個月,王好為就把全套圖紙搞完交上去。
王好為心情忐忑地等消息。他能不急嗎?一個月裏達不到規定的產量,他就沒這個活法啦!他對眼下的處境,對李三兒的話已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