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青蓮剛把安全褲穿到一半,在膝蓋上掛著,聞言不知所措:“啊?”
在廖學兵嚴厲的目光逼視下,她臉紅得好像火燒,隻能手指僵硬的慢慢褪掉褲子,拾起小背心擦擦眼淚,臉更花了。
廖學兵眼睛在她光潔的皮膚高聳的胸部結實的小腹修長的大腿等地方戀戀不舍,嚴肅的問道:“你前男友叫什麼名字,現在身在何處,做的是什麼工作?”
問到這個問題,寧青蓮慢慢恢複過來,即使幾乎脫光衣服褲子,在廖學兵麵前仍然坐得十分端莊,雙膝並攏,腰杆挺直,脖子與腰椎形成一道向後的曲線,身形非常優美耐看。
“他叫潘時森,比我大一歲,是個孤兒,後來我爸資助他讀書,畢業後安排到公司做事。”寧青蓮眼中露出回憶的色彩,帶著一點點的憧憬,帶著一小半的後悔,帶著一大半的憤恨。
寧青蓮的父親寧成建,原是跆拳道選手,國家一級運動員,曾獲得一九九二年巴塞羅那奧運會跆拳道男子組冠軍,退役後開始經商,在國內從事推廣跆拳道的工作。
九十年代國內的跆拳道遠遠沒有二十年後那股洶湧的韓流風潮,寧成建為了籌建公司甚至把奧運金牌賣了,經過多方籌資,這才把跆拳道館建設起來。
他有商業頭腦,知道光靠跆拳道一個項目難以發展公司,便開始經營其他體育用品。公司慢慢壯大,寧成建決定資助西部地區一些上不起學的孩子,並從中挑選跆拳道的好苗子。
找到潘時森時,這孩子父親因工地事故身亡,母親卷走家裏所有存款跑了,就剩他一個人餓得麵黃肌瘦,十歲了還長得跟六七歲孩子似的。
寧成建選中這個孩子,資助他上學讀書,承擔他的生活費用。
年幼的寧青蓮也曾隨父親去看望過這些孩子,驕傲的她幾乎是每一個孩子心目中的小公主。
潘時森得到良好的教育和生活條件,幾年後開始展現出過人的天賦,無論頭腦、身體條件都相當出色,超過同齡人許多,甚至比他大幾歲的孩子麵對他也遠遠不如。
寧成建傾盡全力教授他最高深的跆拳道技巧,潘時森學得很快,十四歲參加中海市跆拳道少年組比賽獲得冠軍,同年赴韓國參賽獲得季軍,第二年再獲得東亞錦標賽的亞軍,被譽為“颶風少年”,風頭一時無兩。
寧成建對潘時森視如己出,又讓他接受高等教育,送到中海東亞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進修,畢業出來就安排到公司高層。
與此同時,潘時森和寧青蓮青梅竹馬慢慢的一起長大,感情也慢慢的深厚。潘時森優秀、頭腦活泛、進取心強,表現遠超同輩,而且長相英俊,讓漸漸懂事的寧青蓮覺得他是個可以依托一生的對象。
寧成建也樂意見到兩個孩子成其好事。從某種程度來講,兩人都是他的心血結晶,最疼愛的女兒嫁給他最得意的徒弟,幾乎是最皆大歡喜的結局。
就在寧青蓮二十一歲的時候,潘時森鼓起勇氣向師父提親獲得恩準。大家都希望看到這個團圓美滿的畫麵,幾乎所有人都向寧成建表示祝賀。
不久潘時森貪汙公司金錢東窗事發,寧成建以為他年輕容易受到外界誘惑,選擇了原諒他。
但潘時森沒有收手,反而變本加厲勾結外人,通過種種更隱蔽的計謀侵占公司財產,用更高明的手段隱瞞寧成建父女兩人。待寧成建發現時,公司已經不再屬於他了。
寧成建向潘時森質問,潘時森反而向他發起挑戰,在跆拳道館裏當場動手。寧成建想著培養了十幾年的徒弟不容易,處處留手,潘時森卻毫無憐憫之心,招招致命,將師父引至窗邊再把他推下高樓。
寧青蓮得知男朋友和父親在道館裏動手,急忙驅車前來,剛剛趕到樓下,便親眼目睹父親墜樓的一幕。
那一天她的世界觀崩塌了。
潘時森卷款潛逃,留下一個爛攤子。公司倒閉,欠下大量債務。
道館荒廢了一年,後來被中昊體育接手,重新裝修,成了現在的模樣。
寧青蓮的母親情緒崩潰,住進精神病院,一年前選擇自殺。這件事讓寧青蓮複仇的念頭越發強烈,她迫不及待想要親手剝奪潘時森的生命。
她和潘時森從小一起長大,知道潘時森的身手有多高強,頭腦有多聰明,普通人根本就不是潘時森的對手。隻有最強大的武者才有可能完成這一艱巨的任務。
於是寧青蓮開始尋找這個命中注定的人物,考察過各大武館出類拔萃的弟子,接觸過前任世界拳擊冠軍,被楊元輝追求,觀察過地下拳場拳手的決鬥,直到廖學兵進入她的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