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潁川大族郭家繼承人的郭圖何時受到如此的小瞧,眉毛一挑,皮笑肉不笑,任誰看了都是到這是一肚子壞水兒的前兆,“哦?看來這位兄台另有高見?何不給大家分享一下,也順便點撥點撥我這愚鈍的腦袋。”
盡管郭圖言辭中頗帶不滿,甚至還帶著一旦我不滿意就讓你滾出去的語氣,但是這儒生仍然安坐在地,在說話之前還取了杯酒喝,泰山崩於前而麵色不改,頗有上古賢士伯牙叔齊之風。
“公則不必這樣擠兌我,如果我答的不滿意,直接走就是了。某些人的心胸狹小,尖酸刻薄可是名聲在外呢!嘿嘿!”儒生不受郭圖的氣,反而還反諷了回去,幹笑了兩聲,不待郭圖答話,儒生挨個就郭圖的話進行反駁,說的是口吐蓮花,令在場群賢頻頻點頭。
尤其是針對郭圖所說的各地刺史,州牧不會出兵這一段,簡直是讓郭秦方三人驚為天人,因為這儒生說的正是與曆史上符合的,而這一點也正是方磊剛剛所忽略的一點,直讓方磊佩服不已。
原來,這扶餘與鮮卑,甚至於高句麗,東漢末年,在曆史上都進犯了大漢邊界,但是卻是遼東的公孫瓚聚集起了自家家丁,散盡家財,廣招鄉勇,建成了一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鐵騎,正是“白馬義從”,這支騎兵,讓蠻夷望洋興歎。
而這儒士所說,正是某些地方太守或者是豪紳會因為自家財產不保起兵反抗。這儒士甚至還料想到了這些太守或者豪紳一旦起兵,那麼含義一定不會單純,他們肯定想要憑靠這個戰功而獲得朝廷的封賞,而曆史上公孫瓚正因為抗擊蠻夷有功,被敕封為涿縣縣令,從此平步青雲。
這些作為後來人的郭辰自然也是十分明白,碰了碰身邊的荀彧,直言問這儒生姓甚名誰。
當荀彧說出名字的時候,郭辰恍然大悟,原來這儒生正是田豐田元皓,郭辰知道,這田豐給袁紹出了一個疲敵之計,而曹操在戰後也說過:“向使紹用田別駕計,尚未可知也。”來證實田豐計策的正確性,對此人肅然起敬,端著酒杯,走到田豐身邊,將自己知道的一段對田豐的評價背給了他。
“觀君之才,掌帷幄之至妙,中權合變,因敗為功,爰自商周,訖於秦漢。”
正在那裏看著郭圖豬肝色的臉發笑的田豐聽到了郭辰的這句話旋即大驚,急忙起身,連連下拜,直稱不敢當。然而荀彧聽到了卻沒有絲毫的不悅,本來賢士之間都有一點小小的嫉妒,但是因為他知道郭秦方三兄弟的見識遠超他們這群人,便勸田豐暫且領下這段評語。
雖然潁川之會發生了不止一起的小插曲,但總體上還是令人愉悅的,不少在後世留名的大謀士都在這場盛會上發表了自己的簡介,像是許攸的“州牧之論”,詳細地闡述了關於靈帝初年劉焉上奏重開州牧之門的禍患,這段話引起了在場諸多的謀士的讚同,畢竟現在各地擁兵自重就是這州牧惹出的禍患。
讓方磊期盼已久的郭嘉也沒有辜負眾位大賢的期望,直接說出了宦官與外戚的禍患,說這若不是有董太後買官鬻爵,十常侍把持朝政,哪裏朝廷會落到如此田地,朝不保夕,岌岌可危。
更讓人慶幸的是,郭辰在盛會即將結束時的一番封建論,更是讓眾人感到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原因是郭辰將現代自由民主思想直接給帶入了這場辯論中,讓人感到振聾發聵。
既然牽扯到了現代的思想,飽受曆史學家們詬病的九品中正製當然會受到嚴重的抨擊,這讓在做的大多數人都感到渾身不適,畢竟學在官府,學在士族,天下賢德的人才現在還是主要出在這士族的身上。
一個個士族子弟盯著郭辰恨不得將郭辰吃掉,然而坐在首席的荀彧卻是仍然笑嗬嗬的,這讓秦明大惑不解,秦明自然也是直性子,在大會結束之後直接問了荀彧,但是荀彧仍然是笑嗬嗬的,看著天邊被染紅的天,看到了即將沉入地底的落日,眯了眯眼,歎了口氣,盡管臉上帶著笑容,拂袖而去。
頭腦簡單的秦明仍然想要追上去,方磊卻是一把抓住了這個傻小夥,直言道:“仲武,哪裏有你這樣的,追著別人問問題?你別看荀彧是世家大族出來的人才,但是對世家大族是痛恨的,不然你仔細想想看他向曹操舉薦的人才有幾個人是士族出身?郭嘉這些人都是寒門,但是他必須要忠於大漢,這就注定了他的命運。”
這一番話下來,就算這秦明沒有大腦都能想明白這是怎麼回事,但是心中也在默默歎息,心想如果有朝一日,他一定要把荀彧從不歸路上拉回來,不能眼睜睜看著一個擎天之柱倒塌,這是國家的損失,也是民族的損失。
回到府邸,郭嘉與郭辰這兩個酸文人自然是要相互稱讚一番,一人一句稱讚,看的秦明一臉的不痛快,方磊卻是神神在在的,並不在意。
一番寒暄過後,郭嘉還是很嚴肅地說了一句,“伯文,今天這番話還是少說為妙,那群士子並不是都像文若那樣大肚的。”
郭辰點頭稱是,這點世故再不明白,那經世之才就真的是白學了。
幾人喝了幾杯茶,各自都有倦意,自然精神矍鑠的方叔季除外,道家練氣士,哪裏有那麼容易困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