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9 逝水年華(2 / 2)

梁媛沒有堅持,道:“那隨你吧。”

“那你還是把我送到中關村吧,我已經訂好明天晚上的機票,拿到鑒定報告立馬回去,時間不等人。”

梁媛知道輕重緩急,道:“時間還早,要不我們去逛逛?”

“你想去哪?”

梁媛想了一會兒道:“要不我們去後海吧。”

“去就去。”馬哲很久沒去過後海了,也不知道那裏變成什麼模樣了。

來到後海附近,找地方停了車,行走在湖岸石階上,恍然間有種穿越的感覺,又回到那個無憂無慮地大學時代。

冬天的後海是靜謐的。站在銀錠橋上觀望,濃淡遠近的斑斕燈光,將整個後海裝扮得流光溢彩。樹影婆娑,伴隨著寒風輕輕搖曳,一些老北京提著鳥籠怡然自得漫步行走,一個河堤將後海分成了截然相反的兩部分,左手邊是平靜的結冰湖麵,右手邊是熱鬧非凡的燈紅酒綠的民俗街。

先後什刹海,後有北京城。後海作為什刹海的一部分,成為了現代文明和古老文化的交融區,最有特色的當然是酒吧文化了。

坐在擁有百年曆史的四合院裏,灰瓦,白牆,石板街,紅燈籠,素與雅,淡與濃,似乎穿越時空和曆史老人觥籌交錯,漫談古今絕唱,暢述人生情懷。

如果當年來後海是為了看各式各樣的美女,而今天的心態自然不一樣了,滿滿的都是回憶。

馬哲指著一個地兒興奮地道:“當年我們就是在這裏喝啤酒擼串,喝到第二天早上五點,老板都快打人了,哈哈。”

“還有這兒,我記得是一個臭豆腐攤,那味道絕了。”說著,馬哲直流口水。可是,當年的那個味道再也回不來了。

梁媛聽著不停點頭,道:“要不我們進去喝兩杯?”

“走啊。”

進了一家雲南小鎮的酒吧,正好趕上一個頗有名氣的三線民謠歌手駐唱,舞台上懸掛著條幅:“歡迎雷子回家。”沒錯,正是靠著參加選秀節目走紅的趙雷。

在他沒紅之前,馬哲就聽過他寫的歌,確實牛逼。和當年的魔岩三傑一樣,趙雷也是京城大院走出來的民謠歌手,聲音低沉婉轉,詞曲流暢起伏,如同坐在胡同口,迎著夕陽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群講訴內心獨白。

今晚酒吧爆滿,連落腳的地兒都沒有,明星效應果然不是蓋的。等了半天,不見趙雷出來,倆人幹脆離開,順著胡同往裏走,來到一家“十八歲酒吧”走了進去。

這裏的酒吧雖多,但每個酒吧都有自己的特色,你就好比這家酒吧,定位就是十八歲,追憶逝水年華,回望青春歲月。酒吧裏擺放著學校時代的桌椅板凳,前麵還有黑板,黑板一側還掛著三角板之類的教學工具,窗台上堆放著各種書籍,服務生統一穿著臃腫的校服,戴著紅領巾,如果不是擺放著酒,真以為進了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