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鐸道:“百家彙和我們金諾平時看著沒什麼摩擦,其實一直在暗暗較量。聽其他人說過,當年為了爭奪某知名品牌入駐商場,倆家可是鬥爭了一番。最終艾總打動了對方,放棄百家彙進駐金諾。”
“還有這事?”
“還有更絕的呢。”王鐸道,“某品牌為了銷量,與兩邊都簽訂了合同。在定價方麵雙方基本差不多,金諾略低一些,銷量特別好。百家彙為了反擊,直接給供貨商施加壓力,虧本與我們打價格戰,最後弄了個兩敗俱傷。”
“接下來更為瘋狂,直接推行霸王條款,隻要入駐百家彙不得進駐其他商場,這種自損八百的做法反而引起供貨商的集體討伐。但他們的態度異常堅決,有你沒我,有我沒他。”
“那最後呢?”
“最後供貨商做出妥協,一些品牌依然留在了百家彙。畢竟是十幾年的老店了,地理位置優越而且有固定客源,這我們是無法比擬的。如果真的同為一天,那就是故意的,丟出盤子,看你們選擇誰。”
“哦,是這樣啊,看來對方是信心滿滿啊。”
馬哲搖頭道:“絕對不可掉以輕心。據我了解,百家彙這些年持續在融資,據說已經與杜三兒達成了合作。知道杜三兒嗎,就是開建材市場的那位,在全省有幾十家分店。他們的合作模式是合二為一,一旦形成氣候,對金諾來說確實有不小挑戰。”
那天和周謙聊天時還談到他舅舅杜三兒,今天再次聽到這個名字,隱隱感覺來者不善。
“知道他們為什麼如此仇視金諾嗎?”
“為什麼?”
“就因為是金諾的外地人開的,搶了他們本地人生意,就好比擺地攤的,以前生意多火爆,獨一家,突然在旁邊新開了個,物美價廉,顧客自然跑過去了,他能眼睜睜地看著別人搶食嗎?決不允許。道理是一樣的,他覺得你一外地人跑來搶買賣,自然要想方設法對付。”
“哦,這就有點意思了。”馬哲不可思議道,“自己內功不硬,止步不前,還不讓別人邁開步子奔跑,去哪說理去。”
王鐸拍拍肩膀道:“適者生存,自古如此。國人的仇富心理比任何一個民族都強烈,自己落後不尋思著改變自身去發展,而是勾心鬥角費盡心思把你整垮,而且手段拙劣,防不勝防。所以,我們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隨時準備應戰。”
馬哲笑了起來,道:“確實是這個理兒。百家彙依然停留在十幾年前的經營模式,我去過幾次,就跟雜貨鋪似的,再高端的商品進去都顯得掉檔次。既然對金諾有成見,那就盡管來吧。”
“對了,聽說了嗎?徐宏偉去了百家彙了。”
“哦?啥前的事?”
“就你們去上海這段時間。我聽說是對方主動邀請他的,職務是副總經理,主抓業務。”
馬哲不恥道:“一個人的品行出了問題,即便去哪都幹不了多長時間,這才多會功夫,一連跳三公司,也夠難為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