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章 協力(2 / 2)

常思豪皺眉道:“盟主,咱們可得想個法子對付他才好。”

鄭盟主見秦絕響一直低頭吃菜,不聲不響,問道:“賢侄可有高見?”

席上安靜,秦絕響抬起頭來:“啊?啊,哈哈,其實這些國家大事,小侄年幼,是不懂的,鄭伯伯和諸位劍家久在京師看慣風雲,想必早有成算。”

眾人相互間交換眼神,對這推磨的言語顯然不夠滿意。卻聽他又道:“若非讓我來說的話,小侄以為,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僧兵信佛,那麼退敵之事還應在佛法上著落。此事怕是要索南上師多費些心了。”

鄭盟主大感欣然:“賢侄之見正與我合。”

索南嘉措一笑:“中原有句話,叫做名不正則言不順。倘若才丹多傑的地位得到了承認,那麼小僧即使有心除魔,卻也無力回天。所以這次趕至京城,還望與諸位精誠合作,以破壞丹巴桑頓此行圖謀為基,取得先機和主動。”

鄭盟主道:“才丹多傑為逆作亂,圖謀中原,我等豈能聽之任之。自當與上師協力同心,攜手共進,期望能夠克定家邦。請。”眾人隨之舉杯,相顧而笑。

一巡酒過,鄭盟主向秦絕響道:“前者我已著人通訊給賢侄,說到三家聯手之事,未審賢侄意下如何?”

秦絕響一笑擱杯:“小侄思來想去,還是覺得不妥。”

眾人臉色齊變,席上登時又是一靜。

秦絕響笑道:“其實小侄這點人馬實力,怎可與堂堂的東廠和百劍盟相提並論?而且我又是您的子侄一輩,說三家聯手,則有比肩之意,未免太過了。小侄才學粗疏,閱曆淺薄,原不足與伯伯和諸位劍家共論大事,伯伯但有令旨,盡管吩咐下來,小侄能做到的一定努力去做就是。”

鄭盟主解頤而笑:“賢侄忒謙!江總長從山西回來時就說,絕響這孩子識大體、顧大局,很有領袖氣魄,前途無可限量。前些時聽聞賢侄在周邊平叛,事情處理得體到位,頗得晉境豪傑的稱許,我這心裏更是說不出的高興。”

秦絕響笑道:“伯伯謬讚了,小侄哪有那麼大的能耐,還不是江湖同道們給麵子嘛。”

荊問種道:“秦老爺子痛逝,我等無不傷感。此事雖與索南嘉措上師有莫大關聯,但當時也是形勢所相,乃成一戰。我盟與上師淵源頗深,知道他素懷慈悲,一心隻在宏傳佛法,度化眾生。不管是對藏民、韃靼還是漢地百姓,都視如同一。希望賢侄還當摒棄前嫌,與上師和平共處才好。”

秦絕響哈哈大笑:“這是哪裏話?可見外了。所謂不打不相識,我爺爺與上師一戰之後,對他頗有敬意,而且若非上師一掌擊碎落石,隻怕我爺爺早喪命於雲岡石窟之中了。所以小侄非但不恨上師,相反一直想與上師見麵,好好盤桓盤桓,領略一下宗喀巴大師三絕學的風采。”

索南嘉措道:“聞知秦老施主亡故,小僧一直深以為憾,今見秦少主胸襟豁達,果然有尊祖之風,不愧為秦門之後。秦少主若是不棄,小僧願將我教的大手印神功傳與施主,以表歉意。”

鄭盟主等人聽了無不驚訝,黃教三絕學中,果道七輪心法曾作為換藝,百多年前由大慈法王傳給老盟主韋天姿,早不神秘;時輪勁乃宗喀巴大師據天正老人所傳樁功研悟所得,與中原內家法脈同源,也不希奇;唯有大手印是藏密絕學,向未傳至中土,今日索南嘉措竟肯教與秦絕響,可算是打破了宗喀巴係藏傳武學最後一塊秘鏡,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

秦絕響一笑:“如此就多謝上師了。不過秦家人也不能白受了這份厚禮,絕響願將我爺爺手書秦家大宗彙掌的秘譜贈予上師,咱二人當做換藝,如何?”

索南嘉措喜道:“能得秦老施主手本,那可是大慰小僧渴思。”

一片歡聲笑語中,秦絕響起身下座,依次給各人滿酒。

常思豪心想:“武功須得言傳身教,光看秘譜毫無用處,絕響以書換藝,其實仍是白撿便宜,場麵上卻顯得好看得多了。”眼見他和大家談笑風聲,心中卻隱隱有股說不出來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