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章 路兩分(1 / 2)

從陳府出來,常思豪回頭瞧瞧門上那副“家中人都在,有事莫敲門”的對聯,一時怔怔發愣。

禮品往外一推,“咣當”一聲,大門又複合上,門人連聲告別也沒有,果然上下一體,全部“懶得理你”。

常思豪瞧這胡同清靜,左右無人,便拉了馮保到牆邊背風處,低聲詢問:“以您和他以往的接觸來看,他是真的對事不對人,還是在擔心倒徐之計不可行呢?”

馮保凝目道:“官場上對人就是對事,對事即是對人,豈有那般涇渭分明的道理?陳閣老當初在裕邸做講官,行事獨往獨來,不結朋黨,入閣後也是老樣子,脾氣誰也摸不大透。這一兩年來,他看不慣徐階作為,與之磨擦越來越多,什麼對事對人的,其實早已沒了分別。可若是他覺得計不可行才借口相拒,那咱們倒真該小心了。嚴嵩當初便是因為兒子嚴世蕃的事情倒了台,徐閣老策劃了倒嚴行動,心裏對此類事情必然大有慎戒。戚大人的手下接連出事,就說明了一些問題。此處看似是徐階痛腳,其實卻可能是他們最重的一道關防。在未能掌握實據之前,咱們的出手,是否稍嫌急了一些呢?”

常思豪搖頭:“機會是等不來的,隻有動起來才能找到破綻。目今咱們重在聯合,把人拉過來一分,將來阻力就少一分。”馮保道:“照說這幾人中,他是最容易拉過來的,結果卻變成這樣,這接下來的計劃,可都要打亂了。”常思豪又向陳府門樓望望,道:“無妨,沒有韭菜花,照吃酸菜粉,以陳閣老這性子,跟徐階還有的仗打,雖然拉不進咱的陣營,卻也能算得上一枝岔路之兵。咱們依然按計行事便是。”馮保忙拉住道:“那哪成啊?咱們這計劃是一環套一環,不挾陳閣老之威,如何壓得住張居正?戚大人他們畢竟屬於下級,說出話來力度不夠啊。”

常思豪直目思忖片刻,說道:“那就把他也放下,先找李春芳。”馮保搖頭:“這也不成。李閣老向惟徐階馬首是瞻,縱得陳、張二閣老齊齊脅迫,他也未必能輕易就範,如今這兩位閣老都沒了著落,僅憑你我二人,如何說得動他?”常思豪皺眉道:“瞻前顧後,自心困自身,還能幹成什麼?咱們瞧瞧情況、探探口風,應機而動就是。”當下吩咐程連安回侯府向戚、劉二人通報此事,告訴他們計劃有變,稍安勿躁。自與馮保上轎登程。

出了胡同剛入大道,迎麵劉金吾匹馬馳來,見轎滾鞍而下。

前麵的轎夫們停了腳步,常思豪撩起側簾來,看見是他,微微一怔。程連安也不走了。劉金吾湊近低道:“出事了。”常思豪眉尖一挑,聽他語氣心知肯定不是好事。劉金吾道:“皇上召您和俞大人、戚大人進宮,很急,戚大人已經去了。”此時後轎並來,馮保也把轎簾撩起:“怎麼回事?”劉金吾又說了一遍,左右顧盼著道:“你們說,是不是徐閣老先動手了?”馮保搖頭:“這連初五都沒過……”劉金吾道:“咳,他還管什麼初一十五?說不定是最近這一陣咱們接觸頻密,讓他給察覺了,來個先下手為強。”常思豪眼神一冷:“不要慌。他既是老謀深算之人,不看準時機不會輕易下手。戚大人和俞大人暫無把柄在他手裏,怕者何來?你我又不是作賊,豈可如此心虛,自亂陣腳?”劉金吾凝目片刻,點點頭:“您說怎麼辦?”

常思豪將轎簾一放:“看看情況再說,走!”

來到宮中,隻見俞大猷和戚繼光都在朝房候著,俞大猷麵色如常,也不像是喝過酒的樣子。詢問之下,都說不知皇上有何要事。內侍將雲中侯已到的消息傳進,不多時又出來宣旨召見。常思豪隨之來至養心殿內,往上施禮,隆慶拉了他腕子道:“賢弟,可知我皇兄去了哪裏?”

常思豪心中暗奇,道:“他攜水顏香退隱江湖了,具體去向,恐怕沒人知道。”隻見隆慶臉色一苦,忙又問:“出了什麼事?”隆慶回到桌案邊抄起張紙簡遞過:“這是南方的軍報,說是廣東又有海賊出現,而且水陸結合,估略總體上會有四五萬人,規模之大,遠超以往曆年的倭寇聯軍。他們就趁年前這幾天各處守軍疏於防備,打破了一個縣後悄然而撤,顯然是在作進攻的試演,更大的行動,隻怕還在後邊。”

常思豪低頭看著紙簡,卻一個字也沒入眼去,琢磨:“有海賊,你問長孫笑遲幹什麼?莫非這股海賊也和韋銀豹的古田義軍一樣,都屬於聚豪閣的旗下?不能。照時間推算,他們發動攻擊之時,朱情一夥都在京師,起義是件大事,總不能在這種情況下盲目行動。”

這時隆慶道:“榮華已經將相關情事都呈報上來了。這夥海賊的頭領叫曾一本,雖為海賊,在陸上卻也頗擅用兵,現在兩廣兵馬加起來不足萬人,而且較為分散,此賊來勢洶大,情況不容樂觀啊!”

常思豪道:“俞、戚兩位大人在南方抗倭多年,經驗豐富,把他們派過去隻要用兵得當,想來以少勝多也並非沒有可能。皇上何必如此憂慮?”

隆慶道:“東廠立春宴會上發生的事,榮華已報與我知了。賢弟親身經曆,應該比我更清楚。皇兄一去,聚豪閣已成脫控狀態,那些人都是武林高手,俞、戚兩位將軍一麵排兵運籌,一麵還要防備他們行刺,這仗如何打得贏?”常思豪當時便明白了:必是沈綠之死讓他嗅出氣息,認為自己與聚豪閣方麵已然勢不兩立。剛才這番話哪是擔心兩位將軍,正是引自己主動請纓,去對付聚豪閣。嘿,長孫笑遲這聰明人早早躲了清淨,能使喚的可不就剩自己了麼?一笑道:“皇上不必憂慮,此事解決起來容易之極。”隆慶麵露喜色:“哦?”常思豪道:“徐閣老家中三子徐瑛,刀馬純熟,智勇過人,而且聚豪閣主要骨幹,都是徐家奴才,相信以三公子之威望,到得江南,必定鎮肅一方,使得兩位將軍可以放心破賊。”隆慶笑容苦了一苦,道:“賢弟,這般時候,你還說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