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少年與道藏(1 / 2)

九華,中唐國,宣州城,長風家府邸

三春之日,天清氣爽,暖風熏人,鳥鳴不見人,花落樹猶香。西廂小院內百花怒放,一片姹紫嫣紅。

“世濁不明,然世間有靈,始於一氣,終至洞天;天地有盡,然神我無窮,苦海憑舟,度厄萬乘。”從西廂內隱約傳來了少年的朗朗讀書聲。

廂房內,煙雲氤氳,檀香纏繞,一名年約莫十六的少年正聚精會神地拿著一本名叫《元胎觀想妙法》的古書苦苦鑽讀,書桌和不遠處的書架上還分門別類地擺放著一些道家經典和講解醫理的書籍。

少年有著一頭柔軟而烏黑的長發,尚顯得稚嫩的麵龐有點消瘦,配上手握的書卷,儼然一副翩翩才子模樣。從書麵褶皺的印痕和不遠處一塵不染的書架上,可以看得出來,他是一個好書之人,至少是一個愛書之人。

少年名叫長風落羽,是宣州城長風家的長子,也是得益於出生在宣州城城守家,長風落羽才能自幼廣覽群書。桌上的《元胎觀想妙法》是已故母親留下的遺物之一,也是傳說中修道的秘典。不過其中的語錄晦澀難懂,因此他翻錄了大量的典籍來解讀,考究,辨明真意。

九華大地,浩瀚無邊,仙魔隱現,時有妖物作亂,然凡人依舊香火鼎盛,故而神仙之說,廣傳於世。

據《九華異物誌》記載,或對天地雷霆之位的頂禮膜拜;或為了抵抗凶獸猛禽、惡瘴毒物;或為了追求長生不死之秘;一代代遠古先民,前仆後繼,苦苦鑽研,參透了某些天地造化,繼而掌控某種不傳之秘,獲得了鬼神之力,後人稱之為修道者。

當今之世,雖然正道大昌,邪魔退避,但修道者向來主張清淨無為,一心求道,所以有關修行者的傳聞反而日漸消減。據長風落羽所知,近幾年最轟動的莫過於天縱奇才,人龍之姿的中唐三皇子李翊拜入一處神秘的修行地——奉天城。若是能成功晉入顯法境,長風落羽說不定也能探尋一處修行地拜入。

言歸正傳,古籍《元胎觀想妙法》上記載著修行的前三個境界,分別是苦海、靈光、顯法。

苦海境指的是未修行的狀態,在凡塵中打滾,苦苦參悟,以求得一線靈光。

一般來說,苦海境形同虛設,所以說靈光境是修行築基的第一步。如果修行者能感悟到靈光,就可以憑氣感打通周身氣竅,吐納天地靈氣,以此打熬肉身,相當於練武人習武。

而顯法境也是最難的一關,需要在神庭穴感知到神秘的神府,並且衝破神府的限製,才能開啟神府,古書稱之為“扣仙門”。部分道經中把神府稱為“紫府”,某些佛書中同樣有類似的記載:“願力修持,行至神庭,啟秘藏。”

長風落羽十歲開始修道,隻用了一年就覓得靈光,吐納靈氣已有五年,周身氣穴也早已在兩年前打通,但是卻因遲遲尋不到神府所在而卡在靈光境。

即便如此,築基小成的長風落羽雖然年僅十六,氣勁之大幾乎是四名成年壯漢的總和,由此可以看出修道者的厲害之處。

忽然,長風落羽似有所悟,拿出一粒素心丸服用,便安靜地盤坐到地上,雙手在身前相合,十指交叉,雙目緊閉,再一次入定衝擊顯法境。廂房內的氛圍仿佛發生了說不清道不明的變化,忽有微風悄然而來,吹拂著他的長發,衣衫飄動。

少傾,在長風落羽的周圍,似有著點點光芒閃爍著,如夢如幻,隨後竟緩緩地融入了少年的體內。這時,雙目緊閉的他按照古書上的記載,以一種奇特的節奏,調整著鼻息間的呼吸,繼續吐納靈氣。慢慢地,長風落羽感覺到周身皮膜下的氣血緩緩流動,整個人猶如沐浴在陽光之下,全身出現暖融融的感覺。

入定冥想中,長風落羽放空心神,憑感覺追逐著那一絲靈光,一條條錯綜複雜的線路在心中時隱時現,周圍依舊是熟悉的一片冰冷漆黑,他的意識穿過一層層阻隔······

識海又可以劃分為外識海和內識海。其中外識海便是常人閉目所想之處,一片茫茫黑暗;而內識海則是神府內的情景。

感應神府本就是一個玄之又玄的過程,隻因每人的神府所在都有所不同,而神府所在對於茫茫外識海,又何異於滄海之一粟,故非大毅力,大智慧,大機緣者而不能為。

事實上,若非長風落羽早年從一江湖異士處得到素心丸的丹方,能幫助安定心神,進展也不會這麼快。

時間不知道過了多久,也許是一天,也許是一個月,或許是更久,長風落羽的意識早已模糊不清,一切早已忘了,難以承受的疲倦感洶湧襲來,無以複加的孤獨感幾近絕望,他隻是憑借著一股倔勁強撐著,遨遊在茫茫外識海中。就那麼一瞬間,完全沒有任何前兆,前方忽有光明湧現,而外界的長風落羽淚再也止不住地滑落,沾濕衣襟,心神卻如沐甘霖般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