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地震餘波(1 / 2)

自那日夜遊安瀾亭後,趙師秀對穀永寧是另眼相看了。要知道在這些讀書人心中能詩書就是有學問。現在的他雖然比起那些大家來還是有多少的差距的,但是畢竟不再是吳下阿蒙了,所以最近幾日所教授的都是一些比較有學問一點的東西。

從趙師秀那裏他了解了一些關於文字書寫方麵的知識:在中國,書法曆史悠久,大體可分為篆書(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五種。有宋一代就有“蘇黃米蔡”四大家之稱可以說行書的盛極一時。心想還好是來到了宋代雖然有的字看不懂但最起碼還能認得一些的,這樣學起來也不會太慢。

穀永寧正在魂遊天母的時候,趙師秀怒斥道“永寧,在想什麼啊?都快流口水了”

看到他的樣子,真的是讓人生氣,穀永寧也發現了自己的醜態,尷尬的抹了抹嘴說到“對不起老師,剛才我走神了,我在想著紙什麼時候才能做出來,要是配上先生的大作絕對是一件價值連城的作品。”

“我哪裏有這麼好的服氣啊,”看來這個拍馬屁也不見得是壞事,起碼現在趙師秀眼睛都笑眯了似乎已經忘卻了剛才走神的醜態了。正在說話間,忽聽的外麵有人闖了進來。

“永寧!好消息啊,我們的紙做出來了”不知什麼時候四哥飛一般的奔進來,手裏還拿著一疊紙張。一進來就高興地說“五弟你看,這就是我們剛剛造出來的一批紙。”說著就拿出了那似乎還有餘溫的紙張。

穀永寧拿過紙來一看,果然是好紙,細膩,柔和又有張力,就是顏色上麵稍微的黃了一些。這也難怪了,古代的紙沒有那麼多漂白的化學物品要想真的純白也是很難的。穀永寧倒是沒有想太多便轉而對趙師秀說:“先生,剛才不是說過了嗎?要知騾馬,請一試之。”趙師秀果然有點驚訝,但他知道寫字可不是穀永寧的特長,自然重任就交到他的手裏了。於是也不含糊研墨揮毫: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稼軒的清平樂。老師好功力啊,字字見真章。”穀永寧讚道,但是心口確一疼,再過半年,準確地說是五個月,這位傳說級的人物就要離開人世了。如果有機會當去見上一麵以了卻心頭的一點憾事。

穀永寧轉頭看了看四哥,隻見剛才還是笑容滿麵如今確是眉頭緊鎖,他關切的問到“四哥,這紙?”

“隻個紙比我們以前用的是有了進步但是”他走進台前,拿起一壺茶水澆在上麵,隻見頓時一片模糊。轉身說道“五弟,看來哥真的操之過急了。我們隻用了十天的時間就把這批紙給趕製出來了看來是差好多啊。”

“別灰心啦,我也知道你是想早點完成皇上交代的任務啊,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其實用木材也是可以作紙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