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夏,那你看這個穀永寧有什麼地方吸引你啊?”她問
“這個嘛,我想想”丹夏故作沉思裝,一會兒才說“我知道了。因為他很勇敢又很誠實,並且特別有智慧,還有男人的氣概。真是太完美了”做陶醉狀。
“有真麼好嗎?騙人的吧?”卑南王笑著說
“是真的,王。”丹夏認真地說“你不知道,在我們一起相聚的時候他可以談笑自如,隨手就可以化解我們提出的刁鑽的問題,真是天下難得一見的人才了啊。”
“那看來你是被他迷住了。那就早點嫁過去好了”
“王,盡是取笑夏兒”丹夏紅起了臉,思緒卻飛到了那個提親的日子。
根據卑南族的婚俗習慣卑南人男方主動求婚,並請會所長老做媒,婚禮在男方舉辦,但是因為卑南人是可以選擇不同族群的通婚的,所以和漢人的聯姻就要按照漢族人的風俗習慣來舉行的。根據宋代的婚禮製度,提親之時,男方先起草帖子,兩家允許議親,然後再起細帖子,“序三代名諱,議親人有服親、田產、官職之類。”男家還有相媳婦之習,即男家派親屬到女家,看中了,即以釵子插冠中,稱謂“插釵子”;或不中意,即留一、兩段彩緞,謂之“壓驚”,親事就算告吹。議親既成,男方還要下定禮,每遇節序,須向女家送禮,女家亦作一定回禮之類,即“問名、納彩並請期成之禮”。
結婚的前一日,女家派人到男家先行掛帳,鋪設臥房,謂之“鋪房”。迎親之日,男家用車子或“花簷子”到女家,新郎要向女方父母行大禮。一般家庭在迎親時,都要用樂隊在前引導。
新娘離家之前,父母及嬸娘輩,照例要有一番訓誡。新婦到家,例有“賞賀”等一係列活動。新婚之後,新郎例於次日、或三日、七日內到女家“拜門”,七日時,女家要迎女歸家(又稱回門),一直到滿月之後,禮數才得以簡便。
婚禮,並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對於雙方來說不過是將自己整的暈頭轉向了為止的一場活動,沒有人知道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禮節,但是還是要遵守的。
反正說來從開始到結束都是被人家操弄的,不管是在酒宴上還是婚禮現場都是如此。穀永寧也混混間結束了婚禮被送入了洞房。
穀永寧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叫婚房叫“洞房”,聽嚴新講原來相傳堯王帶領四個大臣訪仙於晉南“仙洞溝”,久覓不得。其中偶遇鹿仙女,兩人一見鍾情,一段美好的的神話佳緣從此喜結成了。他們在姑射仙洞完婚,一時祥雲繚繞,百鳥和鳴。到了傍晚,結鸞之時,一簇神火突然於洞頂,耀眼奪目,光彩照人。從此,世間也就有了把新娘的房子稱作洞房,把新婚之夜稱作洞房花燭夜的習俗了。
可惜的是這裏不是小朵的洞房。這裏隻是無奈的呻吟。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從今天開始穀永寧才真正體會到了其中的樂趣。但是痛苦的是小朵。
小朵,這個苦命的人兒,卻注定了一輩子的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