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節 金鼓鳴(1 / 2)

嘉定四年的元月。大宋朝一派的歌舞升平,大金國也在紙醉金迷一般。他不知道,北方的惡狼已經磨好了牙齒準備向他的獵物發起一次致命的攻擊。而穀永寧是唯一一個知道曆史走向的人,卻隻能無助地在海的那一頭靜靜地等候。焦慮在這個時刻越來越濃。

早些時候,黃楚的工場已經將所有改建完畢的戰船交付於軍隊。這次的改造工程一共製造了三桅炮艦35艘,大型的運載船66艘。除去五艘炮艦裝備澎湖水軍外,悉數交給了台灣海軍。每艘炮艦都又大炮15到30門,並且無一例外的是都裝設了船頭炮,並且將大炮的升降角度增加到了40度以上,這樣更加有利於發揮火炮的威力。這樣強大的水上攻堅部隊將會是金國人的噩夢。當然除了船的改造之外重點放在攻城兵器的設計和攜帶上麵了。原因很簡單,台灣不僅僅隻要一隻在海上能夠占有優勢的隊伍更重要的是一隻能夠保證能夠有攻堅能力的部隊。

根據水軍的編製隻有兩萬人,但是如果算上各族的守衛營的話人數也能恢複到一年前的水平。但是和當年不同的是,現在軍隊有足夠的船隻和武器,再加上現在的軍心士氣旺盛,似乎一切都是這樣的完備。

600多年以後,當一群大英帝國的船隊開到華夏的時候,如果還能見到這些船的時候,都會覺得自身的渺小而自卑的。現在所造的船無論是實用性還是操作性上來說都已經超過了哪個年代的最高水平了,也就是這船就是稱霸的一項重要的資源。

看著來來往往的船隻穿梭在海港,穀永寧心頭一熱,想起了一首詩來。

萬裏風霜鬢已絲,飄流回首壯心悲。

羅浮山下雪來未,揚子江心月照誰

隻謂虎頭非貴相,不圖羝乳有歸期。

乘潮一到中川寺,暗讀中興第二碑。

遙想當時文天祥,麵對眼前無限江山,既沒有謝靈運、孟浩然那種玩味山水的逸興,也不像王十朋那樣歡欣鼓舞,隻能用“百感交集”來形容他的心情。而穀永寧現在的感受又何嚐不是呢?隻不過文天祥是在溫州,而他卻是在遠離大陸的台灣島上。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現在的宋朝還不是想象中的那麼虛弱,最起碼和金國相比也不會遜色很多,隻不過沒有一個時間點來做一次全麵的引爆。可他還不是在等待那個引爆的時間嗎?一切的焦點全部集中在了北方的烏沙堡。

風沙大,吹壓了荒漠上殘留的那幾根頑強的野草。烏沙堡就在那野草叢的另一頭。

哲別的蒙古大軍悄悄地溜進了烏沙堡的附近。五萬蒙古鐵騎,安靜的等待著獵物的出現。幾天前,大汗的軍隊已經出現在了金國的邊境線上,無論何時都能夠發動一場突襲。烏沙堡依舊是沒有任何的響聲,有的是哨塔上咧咧的旗風。

這個金國皇帝真的是昏庸至極了,雖然有張行簡做太保也無法改變他的決定。蒙金邊界極長而且大多數地方不容易防守但是這個烏沙堡太關鍵了,絕對是一個指標性的。一旦失守,居庸關的正麵就充分的暴露在蒙古鐵騎之下了,這是非常危險的。可是金國國主卻還是固執地認為蒙古人不敢進攻金國,況且,完顏承裕的大軍還在野狐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