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銀幣和銀本位(1 / 2)

這個謎始終是要解開的,但是對於穀永寧來說,李鳴複恰恰是他最需要的人才。因為在他的身上,似乎看到了現代貨幣的影子。這個先導正是從銀本位開始的。

李鳴複啟有不知道自己在海州的地位。這一次孤身來到海州,一部分原因是受到好友曹豳的舉薦,另一方麵是在朝廷受到了史彌遠的排擠,讓他根本沒有辦法獲得什麼好的發展,無非就當做一個花瓶放著。

這不是他所要生活,他需要的是能夠實現他心中願望的地方。而海州就是這樣的一個好地方。這裏的文化是和諧的,沒有多少的紛爭,所有的人都是有理想的,絕對沒有朝廷的那種腐化的生活方式。這裏是有理想的人的 天堂,也是一切好逸惡勞者口中詛咒的地獄。

對於李鳴複所提出來的銀本位和製造銀幣的做法穀永寧自還是有點懷疑的。那就是山東的地界上銀礦不多,除了萊陽方麵有個棲霞山礦外,大多數地方是找不到的。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金國的冶煉技術在當時來看卻是最強的,而且不僅僅是銅礦和鐵礦,在金銀礦上麵也是很強的。

這也就是說,如果金國的銀幣流動到自己的土地上的話就會有一個通貨膨脹的因素在裏麵。並且這銀幣是要和銅錢掛鉤的,在很多情況下,銅錢的購買是在逐漸地下降的,那麼銀幣自然就升高了價值所以,在建立貨幣製度的當時,最要緊的是要讓這個貨幣不能隨意的兌換,要兌換必須要在一個合適的和安全的地方進行統一的兌換,但是這個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必須要等待著整個銀幣的樣本的出爐。

這是一項重要的改革,但是在改革的前夜卻有著如此驚險的故事。

說到銀幣的製造就不能不提銀礦。而山東的銀礦本來就不多,而大多又集中在萊陽一帶。這萊陽可是紅襖軍楊安兒的根據地。擁有了萊陽就相當於擁有了銀山。這對與紅襖軍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收益,無論怎樣都不能放棄的。但是這對於金國來說卻是個很嚴重的損失,最起碼在收益上麵少了個銀山,對於財政已經十分緊張的金國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於是,金國人就看準了這一點,對萊陽發動了一次重要的進攻。這一次,仆散安貞是下了血本了,除了他自己手上的山東西路軍外還特地將在沂州剛剛打了敗仗心裏極度不爽的仆散留家的軍隊,這一次,軍隊數量達到了12萬人。這12萬可是絕對的精銳部隊,除此之外濰州方向的簽軍就有10萬人之多。這樣強大的軍隊麵前,紅襖軍又如何呢?

此時的紅襖軍正沉浸在如此龐大的收入裏麵沾沾自喜,原有的一些陋習都跑了出來:這些紅襖軍的士兵在進了城後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開糧倉痛快地吃了一頓,接著就在四周的土地上一圈,就讓自己接管了此地。原來的理想到了現在都已經被丟到了腦後了,所有的人的都在想的是自己的舒服,而全天下的安寧不過是個騙人的招牌。

這就是為什麼農民起義總是失敗的原因吧。

在曆史上還真的沒有多少起農民起義是成功的,在此前是沒有過的。農民有自己的局限性,這一點上,他們是不能作為革命的主力軍的,要用農民的力量打敗地主階級,然後讓自己再當上地主,再去壓迫剩下的農民,這樣的結果就是腐化。

就在如此關鍵的時候,當所有的人都沉醉在自己的暫時的勝利裏的時候,隻有一個人保持著清醒的頭腦。

他就是王居安。

在王居安的眼裏,這個萊陽充滿了危機,這個危機的表現在所有的人都已經忽視了朝廷的存在,而自己不過是偶然的勝利而已。這樣的勝利也許是短暫的,而敵人的力量是超乎尋常的大,在益都的失敗就是一個鮮貨的例子。可是這裏,沒有人相信。

水軍,在葉適回海州後,他已經是實際上的海軍頭領了,但是現在他的軍隊還是按兵不動,王居俺知道,隻要這港口還在自己的手裏那麼萊州是決不會丟的,但是要和仆散安貞的軍隊打一場陣地戰倒不是他所願意的,畢竟這水軍隻有幾千人,而金軍有十數萬。他所擔心的是紅襖軍會不自量力的出城迎戰。

但是實際上,他還是發生了。

無邊的金國軍隊正朝著原定的方向前進。仆散安貞行進在隊伍的最前端,看著獵獵的旗風不禁感慨。自從和宋軍交手以來自己除了損兵折將外都撈不到什麼好處,更慘的是還丟掉了大半的山東東路。這也不是他不努力,實在是這批宋軍的實力太強了,在海州一交鋒就損失了3萬多人,一下子就垮了一半,更可氣的是在邳州被幾千宋軍追了大半月,最後還是被逃掉了這些都是他心中最大的鬱悶所在。但是奇怪的是,在這幾場仗打下來之後,他甚至 到這個海州的宋軍有點值得尊重:他們沒有將城市進行清洗,相反的,將城市經營起來,甚至還改善了那裏的生活條件,居然還修建了一些原本因為戰火被損毀的官路。而這些是在以前的戰爭中很少能見到的。真的不知道這樣是不是海州人的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