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封王(2 / 2)

實際上在中都,所有的建設都已經提上議程來了,他明白現在這一段短短的蜜月期是重整軍隊最好的時間了。

自從和大金交往以後,他就讓出了在山東除卻海州以外的所有的黃河以南的城市。而作為交換,黃河以北太行以東的領地也盡數歸燕國了。這可是一種重大的交換,要知道在山東這些土地雖然少,但是畢竟都是一槍一刀拚下來的更何況是紅襖軍的實力也在那裏,如今這樣的交換就是等於失去了紅襖軍這樣的一個盟友,畢竟紅襖軍的宗旨是反金的,而穀永寧現在做了大金的王,甚至就成了他們的敵人了這樣的取舍又是怎麼樣的難受和不舍呢?

但是有時,一旦到了一定的情況下失去的總是要比得到的更多,重點是這樣的失去是不是值得的。

失去了抗金的招牌,卻達到了站穩腳跟,私圖發展的大好時機,這比沽名是要來的值得的多的。但是對於紅襖軍來說,也是和他們做了約定,隻要紅軍不過黃河一切安好,絕對不會幫助金國進行剿滅,但是對於紅襖軍的發展前景,穀永寧也是有自己的擔憂,還特別的派了自己的親信王強,特地的通知楊安兒讓他小心一點,畢竟曆史上沒有多久他就會在一場戰鬥中喪命的。

可是對於穀永寧的關心,楊安兒畢竟是沒有聽進去,從而導致了後來的紅襖軍的分裂,這是後話了。

麵前最大的敵人就是要對付契丹人。

想想都是件有趣的事情。和耶律留哥當時的協議就是要一同滅金可是現在也分不清誰是敵人誰是友人了。現在的情況下沒有人是敵是友。隻有在利益上的朋友沒有永遠的敵人這是個真理。況且此刻的耶律留哥已經建立了東遼國,手上的軍隊號稱60萬。這可不是小數目,契丹人本來就是能征善戰的,再加上有這樣的國家的號召,此時他們的風頭可是很強的很,與他們作戰還不是自找死路?

其實這也不是他所想的這樣的絕對,因為目前遼東的形勢非常的特別,就好像是蒲鮮萬奴,在他手上還有大軍30萬人,雖然前段時間先敗給了耶律留哥等人,可就現在的兵力還是很強盛的。如今的關外遼東已經是一塊飛地了,在蒙古人和契丹人的夾擊下似乎已經變成了無主之地,是流亡還自立都是一種選擇。但是穀永寧知道這個蒲鮮萬奴是個名將對得起這個名號,更厲害的是他最後還要建立了東真國。

這個事情是越來越有意思了。

當所有的人都將目光放在大金國的大典上的時候,穀永寧就已經開始磨槍了,他知道,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很快,他的機會就會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