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節 自海上來(一)(2 / 2)

“這些金人真不講信用,叫我們進攻海州,這下可好海州沒有撈到倒是少了個盟友,自己卻是要上了人家的當 了。”在登州城內的會議廳裏商定大發牢騷,這個時候發牢騷似乎沒有用了,事實上現在的狀況就是如此是誰都無法想象的那樣。

楊安兒此時也沒有發火,他知道當時要不是貪圖個小官的話也不會弄出這樣大的動靜來的,現在手上的資源是越來越少了。商定這些人都是從海州過來的,那個時候為了能拿下海州,自己居然還想了個裏應外合的辦法想不到最後是弄巧成拙了。不僅丟了數萬弟兄的命,連最後的盟友也丟了。

不過這樣子也是讓穀永寧意識到紅襖軍戰力的可怕。不要看這些農民,人數眾多,隻要有個人能帶領好,絕對是重要的戰力的,所以在海州一亂以後他也沒有多說些什麼隻是關緊城門斷絕了和紅襖軍的交往,隻是這樣而已。但是海上的運輸線是大打折扣了,要不是中都城出了這麼多的亂子,可能先撤的還真的是他自己。

現在說這些都遲了,敵人都打到自己的門口了要想守似乎已經不可能了。主力在沂州附近一時還回不來,登州內隻有2萬人,而萊州也不過5萬人,看來是比較的困難的,這一次金國出動了大約十五萬人進行剿滅。這可是下了血本了,要知道在中都一戰之後,西北聯軍也不過十五萬人在這麼短的時間抽調這麼多的人可以見到金國人對於紅襖軍是多麼的痛恨。這個痛恨比起蒙古人來說似乎還要的深。

這個自然不是楊安兒他們所能理解的。

君王代表的是封建地主階級,他們賴以生存的就是剝削農民的收成來養活他們自己。自己家裏的長工都要造反了甚至還占了他們的土地這對與地主來說絕對是沒有辦法忍受的。當然他們是不會說的這樣的露骨的,還是要打著穩定國家保護百姓,捉拿亂賊的旗號的。他們哪裏有想到這些亂賊們本來都是他們的良好的百姓,是這個萬惡的賦稅製度壓垮了他們繼續生存下來的欲望走向了最極端的反抗方式。

伸頭是一死縮頭也是一死,大不了拚個一起死。這是所有造反的人最初的想法。這是多麼可愛的一群人,被逼迫到這樣的地步。

現在楊安兒們似乎沒有了當時的衝動,現在的他們也想當上地主吃著人家耕種的糧食過上幸福的生活。人沒有了動力就像是化了的冰一樣,很快地就消失在熱度裏麵了。

“大王,海外有一支船隊正在靠近。”正當煩惱的時候總有奇怪的事情發生。外麵的侍衛的通報猛的讓他精神一振,他有一個預感,這海上來的一定是有名堂的,也許是他所想不到的一根稻草。

也許是最後的一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