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寫出來後,綜合科幾個人都認為李達明雖然寫作上許多地方還值得推敲,但總體寫得還是不錯的,又分別幫助李達明作了潤色,然後就呈了上去。相關領導看了以後,對材料結構文字都很滿意,但是對論文的觀點不讚同,特意在材料上作了批示,“材料很好,觀點也很新穎,但是不符合淮市當前的工作重點和工作思路。辦公室要檢討是否在圍繞市委決策開展工作。”分管主任呂施河也找李達明談了一次話,指出李達明善於思考,認真研究的精神是好的,但是辦公室工作要緊緊圍繞市委中心工作,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能離開這個中心,希望李達明不要思想負擔,繼續努力做好本職工作。
李達明什麼也說,隻是作了檢討,表示將嚴格按照領導精神,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但是李達明從網上知道,蘇南、江省,這些經濟發達地區,個私營經濟無論是規模還是體量,都已經達到了一個新高度,未來進一步加快私營經濟發展的潮流是不可逆轉的。而淮市依然處在一種公有製經濟的情結之中,求穩怕亂,連對加快推動現有國有、集體企業改製的積極性都不高,甚至在這種情況下,還有一些老同誌、老幹部向上級反映,給市委書記花榮寫信,要求淮市珍惜老一輩辛勤勞動的成果,停止這種出賣國有資產的這種敗家子行為。市委某些領導竟然也就順勢停了下來,更讓李達明覺得哭笑不得,也無可奈何。其實很多企業已經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現在不進行改製,未來成本更高,況且現有資產沒有正常維護和保養,不當及立斷地及時進行正確的處理,隻能不斷破損貶值,各種債務隨著時間不斷增加,真正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誰也沒有想過在經濟比較發達的蘇省一個小角落裏,竟然也會發生這樣的思想不解放事情、行為,令人難以想像。這樣的思維,這樣的觀念,淮市何時才能真正發展起來。
李達明也跟吳曼凝也說了這件事情,吳曼凝隻能輕輕地安慰他,要他不要在意,人觀念轉變總要慢慢來,這麼多年小農經濟的思想向市場經濟觀念、向現代化工業理念的轉變,總是不能一蹴而就,而且任何人也阻擋不了時代的潮流的,問題遲早總會解決的。李達明心中歎了一口氣,現在已經滯後了,如果不趕緊行動起來,一步不能趕先,未來將是步步落後,淮市將會為未來發展的付出更大代價。這一切又將有誰來為淮市買單?
但自己隻是一個人微言輕的小家夥,對一切隻能是看睜睜地看著,對一潭死水、微波無瀾的淮市的經濟發展,卻無可奈何。也許自己應該為自己的未來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