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當代說書人(1 / 2)

大概很多人少年時都是聽著評書長大的,比如劉蘭芳的《嶽飛傳》、田連元的《水滸傳》、單田芳的《隋唐演義》、袁闊成的《三國演義》,可以說,評書是我們這一代人童年中所共有的美好回憶。但是近年來,評書這門兒藝術漸漸的消沉了,電視上、廣播裏,大家聽到的不多了,但是還是有些小書館在堅持著,依然有些說書人堅守著這門兒古老的行當,依然有著一批熱愛這門兒藝術的觀眾。

說書的有句行話“懂多大人情說多大書”,什麼意思?就是說說書的先生首先要有相當大的學問,這樣才能夠讓觀眾聽得過癮,否則的一部《三國演義》,大家都看過,何必聽說書先生說呢,就是因為著書外書更好聽,說書的先生懂得很多普通觀眾不懂得的知識。另外,這說書先生還得懂得人情世故,為什麼?你想想,評書裏的事兒也都是人事兒,袍帶書金戈鐵馬,公案書連環破案,神怪書斬將封神,這裏邊必須有著道理才說得通,因此,好的說書人大多上了年紀,原因就在於這兒,上了年紀的人,說出來的故事盡管是假的,但是道理可信,畢竟自己經曆得多,好比說一個十六七的小男孩兒在這兒跟你講怎麼生孩子,那個可信麼?

本文書說的就是這麼一個少年說書人,長袍馬褂,小平頭,目若朗星,眉分八彩,細腰乍背,雙肩抱攏,乍一看過去仿佛一個民國年間的老藝人還了魂了,但小夥兒特精神,二十上下的年紀,名字叫做趙振庭,本是附近師範大學的古代文學研究生,從小就喜歡傳統藝術,學過京劇、相聲,讀大學的時候拜在了說書人“淨街王”的門下,每周末就來這小書館說書,這“淨街王”可了不得,雖然隻是民間藝人,但不知多少曲藝、戲曲行的大腕兒常來求教,一部《響馬傳》說的出神入化,這《響馬傳》也就是咱們所熟悉的《隋唐演義》,最為拿手,每當他說書的時候,書館門前一條街家家關門閉戶,為啥?都來這小書館聽“淨街王”說書了。

老頭兒就這麼大能耐,但是一輩子沒出頭,隻是流落民間,為啥?吃了沒文化的虧了,您說了,說書的先生還沒文化?當然有文化,二十四史不敢說倒背如流,最起碼幾經翻閱,正史野史、民間故事可以說無一不知,無一不曉,老先生就是一座俗文學的寶庫!但是雖然有文化,卻沒學曆,不上檔次,被人瞧不起,人都說了“我這大學生,去聽一個沒上過學的老頭兒給我講故事,我是瘋了怎麼的?”

所以老頭兒一輩子說的再好充其量是個說書人,成不了藝術家,始終窩在市麵兒上說書講古,難以出頭,到老來方才有點眉目,賺了些錢,晚年收下趙振庭,認為趙振庭有學曆,有修養,有興趣,早晚在評書這門兒藝術上出人頭地,將來自己留名後世可都在自己這個關門弟子身上。

“師父?我啥時候能說《隋唐》啊,跟您學了這麼久,就是不讓我說,《隋唐》的道兒活我都快倒背如流了,還老讓我說《楊家將》。”李振庭坐師父旁邊抱怨,啥叫“道兒活”?師父口傳心授,在書館一遍一遍磨出來,師門一代一代積累下的叫做“道兒活”,同樣一部《隋唐》,就有著跟普通《隋唐》迥異的東西,如果說書人照著書本說,那叫沒能耐,有了“道兒活”,就相當於有了武功秘籍,走遍天下也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