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12.兩根鋼絲(1 / 1)

有一段時間,也總共隻有20多天時間內,鎮江連續發生了60多起小轎車和摩托車車內物品被盜案件。在如此短暫時間發生這麼多作案手段類型相似的案件,極為罕見。

丹陽界牌鎮一老板轎車後備箱內,一隻存放了17萬現金的包不翼而飛了;在丹陽市區,一位女老板停車臨時辦事,不到一小時,回來發現副駕駛位上裝了7萬現金的拎包,連同後座上三台筆記本電腦,全都被偷了。前右側車窗玻璃被砸碎了。但周圍人都說,沒有聽到有人砸玻璃的聲音;還有瓜洲一家工廠的出納,騎摩托到不遠的農業銀行取了18000塊錢,裝在一隻紙袋裏。紙袋鎖在摩托車後備箱裏。她把摩托停在廠門邊,進廠裏叫人來取工資款,進去不到一刻鍾時間,廠裏人跟她到廠門口取款時,後備箱鎖已被敲開,錢袋沒了……

警方接連接到報警,卻苦苦尋找不到賊影。

市局把有關案情通報給胡雪林,讓他重點偵查一下類似的車輛物品被盜的作案線索。那時胡雪林還沒有配車,除了靠兩隻腳板溜馬路,就是騎著自行車到處兜。這天,他和一位徒弟在大潤發商場修自行車的攤頭邊,給自行車打氣。發現兩個啞巴打著手勢,向攤主買了兩根自行車輪上用的鋼絲。胡雪林問徒弟:“你看他們買鋼絲幹什麼?”徒弟答:“用來裝在自行車上吧?”胡雪林搖搖頭,“不大可能吧?要知道自己動手往自行車輪轂裏裝鋼絲很麻煩,要把輪子卸下來,還得拆輪胎,弄得兩手油汙。一般人不會為了省幾個錢幹這個。”

“那是用來幹什麼呢?”

“我看他們是用來做成鉤子,用於從車窗玻璃縫隙插進去偷東西,還有用來開車鎖。”(那時買私家轎車的人剛剛多起來,汽車品種比較單一,街上跑的基本都是普桑。那辰光開普桑在人們眼中,不亞於今天開寶馬跑車,都是中國改革開放後首先富起來的一批人。那時普桑門鎖的構造簡單,稍有點技術就可以打開。) 徒弟聽了胡雪林的判斷,有點將信將疑。

“跟上他們!”

胡雪林和徒弟騎自行車遠遠地跟在這兩個買鋼絲的啞巴後邊。到了京幾路,啞巴拐進了小巷裏一間出租屋。一了解,這間出租屋裏居然住了8個啞巴,他們群居在一起幹什麼?後來的事實證實了胡雪林的判斷:這是一個專事偷竊的團夥。每天,這8個人中,有5個人出去作案,有3人在家留守,負責買菜燒飯等後勤保障工作。

連續跟蹤了幾天,終於發現其中兩人對停在移動公司一家門店不遠處的一輛越野車下手了。他們用破舊的棉布衣服包裹著石頭,使勁向車窗砸去。這樣,聽不到玻璃的碎裂聲,車窗就被砸開了。兩人從車內取出一台筆記本電腦和一隻名牌手機。剛剛把東西從車內取出,兩人的手腕就被“老虎鉗”似的大手“鉗”住。隨之錚亮的手銬把兩人銬到了一起。將這兩人關進派出所後,胡雪林和幾個便衣警察就到啞巴偷竊團夥居住的出租屋邊守候。待到外出“獵食”者陸續歸巢,他們衝進去,將他們全部擒獲。審訊結果表明,60多起車內偷竊案皆這夥啞偷所為。他們或用鋼絲開鎖,或用包上衣服的石頭砸窗。年齡皆20餘歲,來自山西、四川、蘇北多個地方,為了一個共同的“事業”彙集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