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玻璃牆可以看到美食街前邊用石塊鋪砌的廣場,廣場上黑色,黃色,還有深淺不一的灰色石塊組合成的古樸美麗的幾何圖案。
在廣場的對麵有十三排平房,和這裏所有建築一樣,這十三排房子也充滿著異域風格,無論是那方正的造型,還是那雪白的牆壁都是在大漢從未有過的。在這十三排平房之間的巷子上還蓋著一種半透明的藍色弧形頂棚,似乎是用來遮雨和防曬的。
劉樂耕視力不錯,能看清楚平房前有一個紅色不明材質的碑,碑上書有“十三行”三個白色大字。
十三排平房就是將來售賣現代物品的市場,徐強之所以把這個市場命名為“十三行”,是因為他對另一個世界的“十三行”有著一些特別深刻的印象。
徐強的堂姐以前就在廣州十三行做服裝生意。那年他高中畢業,第一次走出農村,就是在廣州十三行見識到了大都市的種種新奇事物。
……
落座沒多久,樂思平就被徐強派人請了過來。
“樂大人快來,正等你開宴呢。”徐強起身迎接。
這時樂思平還一臉恍惚,沒從春晚的震撼中緩過神來。口中念叨著“太神奇了,太神奇……”
“諸位,這是長樂宮內府,樂思平樂大人。”徐強介紹道,眾人忙起身見禮,這是宮中大官,怠慢不得。
各自久仰久仰的客套一番後。樂思平問徐強:“徐老板,咱們真能把太後的壽慶辦成剛才電視裏那模樣嗎?”
“那肯定是不行,大漢沒那條件也沒那技術,還有最關鍵的是沒有那方麵的人才。”徐強答道:“照搬春晚不現實,不過咱們還是可以借鑒一些東西的,保證能把太後的壽慶辦得風風光光,讓人終生難忘。”
“好了,這些咱們以後詳談。先吃飯,樂大人你過來半天了還沒吃過東西,相信也餓了。”
漢朝流行分餐,徐強的飯店也入鄉隨俗采用了分餐製。幾人雖然圍坐在一張桌子上,但上菜是分開的。身著製服的服務員推著餐車過來,給每個人上了四道菜一盅湯。四道菜分別是紅燒肉,幹煸四季豆,青椒魷魚絲,杏鮑菇炒芹菜,湯則是紫菜蛋湯。
菜式雖然簡單,但對於漢朝的古人們來說都是稀罕物,是從未品嚐過的美味。更何況在這整潔明亮環境裏,用著精美絕倫的餐具進餐,本身就是一種享受,因此眾人吃的都很開心。唯一有點遺憾的是每道菜的分量都好少,菜都吃光了才有個八九分飽,吃的意猶未盡,好在飯後還有點心和水果。
酒水也是有的,但在座的幾個人都喝不習慣,白酒太烈,啤酒則有股泔水味。
“這道紅燒肉可是豬肉做的?”劉樂耕也不太確定,豬肉是賤肉,富貴人家一般都不吃,更不會用來招待客人。而且豬肉有一股去不掉的腥臊味,完全不似這紅燒肉般香鮮可口,可是呢這紅燒肉看上去真的很像豬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