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成敗一枝太行花(1)(1 / 2)

大坡地今年遇到了一個絕好的年頭,雨水幾乎比去年多了一半。月餘的時間裏,幾乎是夜半時分就開始落雨,黎明便是一片展晴了的天,況且伏天的地如篩子一般,差不多的降水全漏了下去,前半晌太陽略微一晃,地裏的土便不沾腳,該鋤該耙都不耽誤。山野間所有綠色的生命都趕上了好時光,淅淅瀝瀝的雨夜晚給足了水份,毒辣的日頭白天又給足了陽光,喝足了水的莊稼在熱氣騰騰的天氣中攢足了勁瘋長,不論坡邊還是堰邊,隻要撒上了種籽,都是綠油油的一片。

當秋風湧起,種在地根、堰下的北瓜,撩開忽湧忽湧的瓜蔓,剛開花坐上一拃長的小瓜,幾天光景卻長得有尺把長了。

再過兩天就要立秋了,“立了秋,掛鋤鉤”,立秋後的土地,地皮便逐漸封緊,滲不了太多的雨水,土也開始發粘,莊稼也基本長成。隻要說得過去的地,一般便不再去鋤。穀子一般鋤四到五遍,勤快些的人就是多鋤上幾遍,多數也都趕在了立秋前。到了這個時候,大凡認真作活的人,到地裏向下一看,除了綠油油的莊稼杆便是黑乎乎的黃土地,見不了幾根雜草。

前天,王炳中家的地已鋤完了第五遍,也到了莊稼主兒較為清閑的時段。因到處一片綠茵茵的莊稼,家裏的牲口也不便再趕出去放養,以免糟踐了誰家的地。昨天滿倉閑著無事,一天割了滿滿的兩車青草,吃過中飯以後,便開始鍘起來。

林先生的學堂搬到了東房後,東院就驟然地熱鬧起來。原先的東院,雖然後院的北房裏住著廷妮兒,但每逢夜黑早晚便早早地關了月亮門上的兩塊門板,前院裏除了滿倉之外,便隻有牲口棚裏的那點動靜了。現如今的王家三全大院,所有的人氣都聚集到了東院的前半邊。王家的人維貴過來的時候最少,就是有事過來,許多時候也是有啥幹啥,幹完了便走。其他有事沒事的人都由不由地願意過來坐上半天,或看一會兒歡蹦亂跳的孩子或叨叨些閑事,借機打發那些寂寞的時光。王炳中一家老少連吃飯也挪了過來。

林先生安置好學生要做的功課,靠在院子東邊的棗樹上,看著滿倉將一捆捆的青草鍘碎。頭頂上的棗已開始泛紅,俗語說水杮旱棗,今年的雨水多,不像去年蒜辮子一樣地綴滿枝頭,還不時地落下一些。滿倉將鍘完的草一杈一杈地扔向身後的草棚,有糧斜挎著一個荊條兒編的簍子蹦蹦跳跳地從大門進來了。

有糧和他爹一樣,是個勤謹待動閑不住的人,和他爹一起弄完了青草,放好了鍘刀,便去棗樹下撿棗子吃,一邊撿一邊不住地向學堂內張望。林先生好像也很喜歡有糧,他摸著有糧圓乎乎的頭問:“去哪兒蹦躂了一遭兒?”有糧說:“賣濫①杮去了。”“賣了啦?”“賣了啦。”“好賣?”有糧吐出嘴裏的棗核,看著林先生:“俺爹濫的杮子好吃,脆生生甜滋滋,趕明兒那一缸也就濫好了。俺給你個嚐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