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鐵馬書滿腹,麾軍百萬氣吞虎。疆場李郎名益盛,江湖少見紅拂女。
兵部尚書李靖是一名武將,就連門口的一對大石獅子都雕得殺氣騰騰、佯勢要撲,讓路人不寒而栗。可誰能料到,在這尚書府的後院,還有一座小小的精致道觀。
道觀被一片隨風搖曳的綠竹圍在中間,動靜之間,更多了一份雅致。
道觀是尚書夫人退出江湖後,為了懷念她的授業恩師而修建的。平時也沒有什麼人,隻是每年這個時候,尚書夫人都要在道觀靜修半個月。兩個守候在道觀門口丫環,看到李尚書走了過來,施了一個禮,悄悄地退到一邊去。
以往夫人靜修的時候,李尚書從沒打擾過,這次卻一反常規,想必有什麼重要的事情。但見李尚書一步步走過去,可一步卻比一步沉重,等走到門口,停下來,好像再也沒有力氣掀起門口的簾子。
簾珠隨風而動,哢哢地響做一團,李尚書的心思,也七上八下,不知道應該從何說起。
沉默間,簾子那邊有一個女人歎了一口氣,淡淡地說道:“你是不是心裏很矛盾,不知道如何是好,所以才來找我?”
李靖點點頭,說道:“原來你早就知道了。”
“他畢竟也是我的兒子,丫環們告訴我也是應該的,你不要怪她們”。
李靖搖搖頭,禁不住攥住了拳頭,“我又何必要怪她們,不讓她們告訴你,隻是怕你擔心而已。即使她們不多嘴,現在全長安城都知道,我們家的兒媳婦被突厥人掠走了。甚至,甚至還有人說,她是跟一個戲子私奔了……”
原來,兩天以前,刑部尚書的養女,也就是李平川未過門的媳婦,早上帶著丫鬟出城後,再也沒有回來過。她貼身丫環的屍體,後來被發現在城外的一條大道邊,衣衫不整,就像故意向他們示威一樣。
誰也不知道崔小姐為什麼要帶著丫鬟出城,也不知道出城以後發生了什麼事情。隻是城內這幾天傳的沸沸揚揚,崔小姐是給突厥的散兵遊勇給掠走了。
但也有人說,崔小姐早就在京城有相好的小白臉,這次就是和小白臉私奔去江南了,那些話說得有多難聽就有多難聽。
沒有人知道這些消息是從何而來,但是一夜之間,好像城內的每一個人都知道了。
簾子後麵的人沉默了很久,然後才幽幽的說道:“當時這門親事,我看得出川兒不是很樂意;現在那個姑娘突然失蹤,如果我們另訂一門婚事,想必崔家也不會埋怨我們;即使那姑娘真的被突厥人掠走了,也早已經逃回大漠,現在能找到的機會微乎其微;中原百廢待興,這次和突厥人締約,也是為了有個喘息的機會,皇上韜光養晦,暫時也不想多生事端,是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