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一籌莫展(1 / 1)

追風牧場,舉目所觸,皆是十分養眼的綠色,唯一遠方西南一處,略有白邊,再遠處便是群峰繚繞,疊峰突起。草原上除了有不少馬匹外,偶爾還有幾頭草鹿點綴其中。這些草鹿好像也不怕人,自在自在地在長遠了跳躍覓食,偶爾附近有牧人輕喝一聲,那些草鹿頂多跑兩步,便再停下來,繼續吃草。草叢中偶有草蟲鳴叫,頭頂也白雲飄蕩,鳥鷹盤旋,下麵偶有幾頂小小的帳篷點綴草原其間。

這一路走來,司徒妙終於得償所願,找到了自己的叔叔。而沙耗子雖然有喪師之疼,但畢竟找到了自己的小師姐,兩人也相約離去。一行人中,這司徒妙、沙耗子,和了凡和尚都是不期而遇,機緣巧合,才在長安城外和李平川相識,結伴西行。這司徒妙和沙耗子都已經心願已了,卻不知道這了凡和尚進展如何。

“還能有什麼進展?這一路上,雖然也得到了不少看似有用的線索,有了一些以前沒有的想法,但是對於最關鍵的東西,我現在還是一籌莫展。”整個牧場雖然風光旖旎,令人心曠神怡,但是聽李平川一關心此事,尤其是提到了高僧法顯,了凡和尚立刻就開始唉聲歎氣,擺出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

“一點頭緒都沒有,隻有走一步算一步了。法顯大師留下的東西,太過於晦澀難懂。不過比較巧合的是,當年法顯大師西去出關的路線,和今日我們所走的路線基本一致。如果運氣好,也許能找的到一點蛛絲馬跡,也許那個時候會讓我茅塞頓開,所有的一切都水到渠成了。”了凡和尚這麼說著,不知道是自己真有信心,還是自我安慰,自己為自己打氣。

“人道是吉人自有天相,隻要有足夠的時間,我相信了凡大師一定可以解開這些秘密的,畢竟皇天不負有心人嘛。”李平川也在一邊安慰他道,“不過到了敦煌,我和大師可能就不得不分手了。古樓蘭氣候惡劣,據說進入者九死一生,我們是否能找到王爺所說的樓蘭朝天石還很難說,大師就沒有必要一定要和我們去冒險了。”

“其實,這樓蘭嘛,我是一定要去的。”聽了李平川的話,了凡和尚竟然沒有退縮,反而不容置疑地說道。看到李平川一臉不解的樣子,了凡和尚才徐徐說道:“公子也不必驚詫,其實這件事我早就想告訴你,隻是理由不足,說出來怕你笑話二而已。”

“大師言重了,何不說來聽聽?”李平川頗有興趣地問道。

“也好,既然李公子願意聽,我就說一說,”了凡點點頭,接著說道,“法顯大師回中原以後,寫了一本日誌,在世間廣為流傳。”

“《佛國記》?”

“是的,但是外人想不到的是,其實法顯大師還留下了另外一些日誌,並沒有流傳在外,而隻是在自己的弟子中一代一代傳承研讀。”

“想來法顯大師對佛學很有感悟,所以才留給自己的嫡傳弟子,也並不為過。”

“嗬嗬,李公子猜錯了。這些日誌寫得不是法顯大師所悟,而是大師的所惑,就是他自己也想不明白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