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北洋海軍軍艦沉入大海深底,沉入曆史深處,那個時代的很多事實也將一並消失。
留下了一個未解之謎,和一個爭吵至今的話題。
那就是挪用海軍經費的事。
軍費成了老佛爺建園子的費用,目前這已經是多數人公認的。
大家所爭的,無非是數額的多少。
圍繞具體數字的研究還在進行,不斷有人發現有關的資料、記載,不斷有新的證據出現。可惜,到目前為止,給出的數據各不相同。
當然也有人詳細地統計後指出,慈禧並未挪用多少海軍經費。
這又完全是一筆糊塗賬。
但是,一個內政完全不透明的封建朝代,憑什麼不讓老百姓猜測?
我們可以猜想。
——*——*——*——*——*——*——
這一天,中堂大人早早上班,處理完政事,又忙著考慮海軍的事。
當是時,西洋造艦術更上一層樓,新式快艦、快炮,都已經出現。在造船數量上你追我趕的同時,造艦技術也是突飛猛進。對西洋艦船技術發展時加關注,也比較明白的李鴻章,知道海軍裝備在需求上,已到了十分迫切的地步。
身為北洋大臣,李鴻章大人要做的,是上書,要錢,要船。
海軍的經費一再拖欠,連續打報告,皆無消息,然後,還是上報告。
即便明知要不到錢,這苦還得訴,錢還得要。
因為還有一個重要用意——來自李中堂的學生、幕僚周馥的提醒。
周馥密告李鴻章:北洋海軍用費已過千萬兩,但購來的軍艦,按外國海軍的編製標準看,實在夠不上一支艦隊。萬一有事,恐怕無法對敵。那時再請擴充海軍,一切都晚了,而且,朝中官員必定會指責我們白白浪軍費,而將責任歸到北洋頭上。
通過周馥的話,我理解了北洋麵臨的一個“兩難”境地:前期投入已經很大,但北洋海軍從規模上都還稱不上艦隊。要追加投入,後期需求還是個“無底洞”,停止投入,前期還等於白費。
那經費還要不要了?要。
周馥又給李鴻章出了一個主意:趁現在局勢平靜時候,還要多向朝廷要錢。“痛陳海軍宜擴充,經費不可省、時事不可料、各國交誼不可恃”,請有關部門抓緊辦理。如果朝廷給錢,是國家社稷之幸,如果不給,將來我們也能站住腳。否則,別人反而說我們誤了國家大事。
我也理解周馥的意思,一個未說出的意思——一旦真遇上戰事,海戰失敗,我們能有理講:我說過海軍還不行,是你不給錢。
難怪李鴻章心領神會,繼續趴在桌子上打報告,同時又不禁長歎:“此大政,須朝廷決行,我力止於此。今奏上,必交部議,仍不能行,奈何?”
李大人的能力,也隻能做到這一步了。其它,無能為力。
看來,“部議”,也是漫漫“錢途”上的一大鴻溝。
——*——*——*——*——*——*——
果然,李鴻章等來的,不是朝廷給錢買軍艦的批條,是有關部門忽然通知,年度的海軍經費不能給了。
《清史稿》記載,還是簡單一句話:十七年(1891年)四月,戶部請停購外洋槍砲船隻機器二年,以所節價銀解部充餉。
這句話給人無限猜想、無限憤恨。
單憑這個記錄,我們就幾乎可以認定,海軍經費肯定被動了。
也有人拿這句話為太後辯解,認為銀子充餉,不見得就是太後用了。
但我們要知道,即使太後要用,也總得整點其它的名堂,怎麼能直接說是“建樓堂館所”呢?
本書前一節已記錄皇太後慶典費用中,一個來路是“從餉需和邊防費中”提款。看來動餉銀也不是一件難事,慈禧能為生日挪用經費,其它事情就不能嗎?類似的挪用僅此一次嗎?
事情如此容易,軍費就被扣了。簡單說,太後需要;李鴻章同意了;奕譞、翁同龢之流可不問他同意不同意,反正事情已經辦了。
寧可窮了海軍,不能苦了太後啊。
——*——*——*——*——*——*——
李鴻章自稱裱糊匠,明哲保身,委屈求全,不會硬扛的。他又是後黨的骨幹、忠臣,自從奕訢去職,回家休息了,朝中沒有撐腰的了,自然更要在太後麵前表現表現。為大清政權計,也是為太後考慮,力主添加軍艦,是忠心;讓太後痛快,舒心,辦一個熱熱鬧鬧的慶典,也是忠心。怎麼能讓太後感受到這份忠心,最終還得看太後中意哪個。
所以,這位裱糊匠顧全大局,最終不再為調撥銀兩的事堅持。相反,他還迅速轉變了思想,與奕譞積極配合,分工擔負起具體向各省勒索海防捐的任務。
——*——*——*——*——*——*——
翁同龢私下裏對修園子建形象工程、享樂工程是十分不滿的,他的日記裏也給予了相當辛辣的評價。行動上,也曾在奏折中力陳戶部籌款之艱難,請求停止“以後尋常工程,其業經興辦之工毋庸停止”(《翁同龢日記》),無非是:當前興建的無須停止,以後的無關緊要的小工程就不要搞了,僅此而已。
但饒是如此,還是象電視劇裏顯現的那樣,陪著閻敬銘大人挨了一頓“國罵”,也就消停了,話憋在喉嚨裏,老老實實回家寫日記了。
可是,僅僅是這些嗎?
答案是——不是。
下來,我會談到。
——*——*——*——*——*——*——
這裏先談談,有一個關鍵的人物,一個最不應該被忽略的人物。
奕譞。
奕譞,醇親王。慈禧太後親妹妹的丈夫,慈禧太後的親妹夫。
同時,他也是光緒皇帝的生父,雖然光緒4歲就被抱走,管慈禧叫“親爸爸”。
圍繞他身份的分析一:
主張節用的恭親王奕訢遭罷黜,而此後一味迎合慈禧的醇親王奕譞開始操弄大權。
曾於同治朝帶頭反對重修圓明園、致使太後的宏圖大誌“胎死腹中”的奕訢表麵是因為帶頭叫著和法國開戰,就要承擔戰場失利的責任而被集體下課,實際上也是有點不明不白地離開了軍機處,回去休養了。
嫂子小叔之間的權力鬥爭是絕對因素,看來太後也是不想再讓頤和園工程重蹈覆轍。
而此時,太後將修園子的總指揮大權給了奕譞。
不過,以前奕譞也參與了反對重修圓明園的活動,給他,可靠嗎?
可靠!別忘了,人是會變的。
此時非彼時也。自己的兒子被太後“恩寵”,突然就成了皇上,這樣的浩蕩皇恩,牙齒還在,怎麼就能忘了?不符合中華傳統美德啊。還有,親兒子小皇帝就捏在慈禧手裏,別說富貴了,安危都成問題,搞不好哪頓飯都會吃出“急病”。所以這些年來,奕譞時加注意,各種小節地注意,唯恐觸犯慈禧,哪天不陪著小心。
這奕譞也絕對不是傻人一個。有一個故事能說明:說某年慈禧以小皇帝的名義賜給他一架“皇馬車”——龍輦,這是讓他享受太上皇待遇的節奏啊。把奕譞嚇癱了,會不會是自己的小姨子試探自己呢?象,相當象。這玩意,要是退回去,即是抗旨,要大模大樣坐著,就是不知天高地厚。奕譞采取了一個非常的辦法:不退,不坐,把它高高地供起來,天天上香嗑頭,天天念叨太後的似海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