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慶典隔江猶唱後廷花(1 / 3)

前邊戰事再緊,可是,關係到皇家體麵和榮耀的事不能不辦。

就如同當初太後輝煌出世的時辰誰也無法推遲,現在的隆重慶典一樣要如期舉行。

唯一令人掃興的是,太後生日,隻是太後的喜事,但不是中國人的好日子。

尤其是太後40、50、60、70大壽,十年一大慶,也是十年一大難,實在是中國的不幸。

每逢太後大壽,外國人必來“祝壽”。1874,日本攻我台灣。1884,中法戰爭,馬江海戰,福建水師覆滅,日軍趁機挑起朝鮮事端。

1894甲午年,正趕上這場中日戰爭。

後來的1904,日俄戰爭。看字麵就是純外國人的戰爭,但這場外國人的戰爭竟是在我國的東北土地上開打,為的是爭奪對中國東北的控製權。在日本要求下,中國竟然還宣布並嚴格保持了中立!

“大清中興”,具有的竟是此等的豪華氣象和大國氣度!

……………………………………………………

太後的生日,排場大,要跟乾隆爺的老媽相同。前期準備的耗費,前邊已經討論過。這還不算,除此之外,慈禧索取的貢品,不可勝計,其價值更是無法估量。

外有戰爭,內有排場,且看大清朝如何支絀,慈禧如何做作。

據《近代史資料》1962年第3期文章中記載:

由於戰局惡化,為了軍事需要,清政府向英國、德國訂購了幾艘快艇,又向阿根廷訂購了十三艘快艇,共計需款四百餘萬兩;

為了應付戰局,軍隊的開拔、招募和編練、沿海的防禦,總計需款三百九十餘萬兩。

如此巨大的軍事開支,短期內集結在一起,令國庫空虛、靠借貸度日的清政府難以為繼。百般籌措,依然無果,不得已戶部隻得再舉外債。

1894年7月(光緒二十年六月),也就是慈禧壽典的籌備接近尾聲之際,戶部通過海關總稅務司赫德,向英國銀行借貸一千萬兩,年息七厘半,十年以後還本,十年中利息銀四百二十萬兩。

前線戰事愈演愈烈,軍費的籌措尚且需要舉借外債,一個敗家的慶典,竟也要在這個大洞邊上再添一個新洞。

朝中部分官員產生不滿情緒,他們紛紛上書,呼籲停止慶典工程,將祝壽費移作軍費。

在堅持慶典繼續進行的同時,慈禧表麵上對慶典的規模進行了限製。

八月二十六日(9月25日),慈禧發懿旨:“所有慶辰典禮,著仍在宮中舉行,其頤和園受賀事宜,即行停辦。”(《光緒朝東華錄》)——其實隻是減了去頤和園搞活動這一項。那又怎樣,該建的園子也建了,該花的錢都已經花了。太後難道連頤和園昆明湖檢閱水兵的工夫都沒有了嗎?

八月二十九日(9月28日),慈禧又發懿旨:“一切點景俱暫停辦。工程已立架油飾的不再添彩綢。”(《翁同龢日記》)就是說,該油漆一新的地方都描畫完了,就是減去掛彩綢、懸橫幅這一項。

這也許已經是慈禧最大的讓步了吧。正當臣下還滿足於這點小小的讓步,為慈禧懿旨“額手稱道”的時候,慈禧為敷衍輿論而采取權宜之計的策略暴露無遺。

該收的禮、該撈的錢,太後是一分不舍。

“壓縮”之後,仍然搞了近一個月的慶典活動。

真是要多假有多假,無恥到了無下限、無底線。

……………………………………………………

前線隆隆炮聲,為太後慶典增添了無限喜慶,更為皇家增加了無限聲威。

九月二十五日(10月23日),在京各王公大臣以及外省各級官員開始呈進萬壽貢物,拉開了慈禧六旬慶典的序幕。而緊接著10月24-25日,日軍第一軍已攻破鴨綠江,進占九連城,清軍正節節抵抗,退向遼陽中路。同在10月24日,日軍第二軍已經登陸金州花園口。

從十月初一(10月29日)起,內外臣工“穿蟒袍補褂一月”,隆重的祝壽活動正式開始了。緊接著,11月2日,日軍便開始向金州進發。

自此,宮裏日日慶祝,夜夜笙歌。前線,已經戰火連天。11月5日到7日,日寇接連攻破石門子防線,攻陷金州,並攻占大連灣。

與皇家的喜慶相映,是戰地官兵的血肉相搏,百姓流離失所,接連陷入血雨腥風。

直到十月十七日(11月14日),葉赫那拉老太太的六旬慶典才告結束。

接著,21日,日寇攻陷旅順,帶給旅順人民的,是四天的種族滅絕式大屠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