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家鬥朝廷地盤誰作主(1 / 3)

如果仔細分析會發現,從平壤戰敗時起,清史稿的記載中,“懿旨”字樣出現的頻率開始增高。

這是一個重要標誌——

慈禧終於決定出來了。

對外戰爭的一敗塗地,迫使慈禧這個老江湖出麵收拾攤子。

光緒的很多安排,也令慈禧難以安心休養,越來越多需要操心了。

比如說,清史上,突然會出現一條似正又邪,讀來十分有力,其實十分有趣的記錄,類似於“八月丁卯(9月22日),命承恩公桂祥統率馬步各營往駐山海關。”這樣的。

簡單的清史記載,寥寥數語一件事,往往深有玄機。

關鍵時候,皇帝竟派出了自己的老丈人(又是親舅舅)到山海關禦敵。

往深裏尋找就會發現怪誕的地方:他這個老丈人,根本就不是一塊打仗的料。

……………………………………………………

這個要往前扯遠一點。

桂祥的女兒,慈禧的侄女靜芬,長皇帝三歲,長相真是一般(有照片為證),又是近親,可慈禧不管光緒喜不喜歡,硬是作主,封了隆裕皇後。

桂祥當上皇上老丈人後,也是一路飛黃騰達,速度快到兩次提升間隔短則數日,長則兩個多月。任期最長的一個職務,是“工部右侍郎,兼管錢法堂事務”,一個掌管鑄錢的官,公認的肥缺。可惜桂祥大字不識幾個,幹了不滿一年,便主動回去任武職。不到三年間,桂祥便一路由副都統升任為鑲黃旗蒙古副都統,兩個多月,到1892年(光緒十八年)3月,再一次被委以重任,與鑲紅旗蒙古都統文秀共同管理神機營事務,也就是“皇家禁衛軍”的統領。

桂祥一生中最有聲有色的一幕,就是這次帶領神機營去前線禦敵。

日軍大兵壓境,而清廷防守極為空虛。尤其是山海關一帶乃京師屏障,因此,主戰派紛紛建議,應該趕快“厚集兵力,統籌防剿”。7月23日,軍機大臣、慶親王奕劻帶頭上書了,要求親率勁旅,出關剿敵。

光緒帝頒諭慰留,沒讓他去,奕劻當然高興地留在了京師。

兩天後,桂祥也上書了,要求帶神機營馬步各隊赴山海關駐守。

國難當頭,神機營既然是清廷的精銳,當然應該上前線。桂祥作為神機營的統領,自然不能推卸不前。

不過,桂祥的奏折實屬形勢所迫,也是做做樣子。他原本以為,他的奏章大概也會像奕劻上書一樣,被皇帝挽留的。

沒想到,光緒帝同意了,毅然決定,要桂祥帶隊出征。

清檔還記載,桂祥在離開京師前夕,向朝廷提出,要要求帶上遊擊袁祖禮。袁祖禮不但精通兵器製造,而且頗有韜略和心計,著有《戰守心法》、《炮法演題說帖》等,因此,桂祥希望袁祖禮能幫上自己的忙。本來是神機營的部屬,這要求應不過分,不料,卻被皇上一口回絕了。

《清實錄》記載:據桂祥麵奏,候補遊擊袁祖禮,現在神機營當差,請飭隨營前往山海關等語。袁祖禮仍著留京,毋庸隨營。桂祥營中如有應需軍械各件,著由神機營製造運往。

如果這還不夠奇異,下麵,就在光緒帝拒絕桂祥請求帶袁祖禮出征的事件發生不久,兩江總督劉坤一被任命為欽差大臣,同樣是率隊赴山海關駐紮,劉坤一向皇帝提出請求,要袁祖禮隨營赴山海關,光緒帝卻馬上同意了。

這明擺著是給桂祥好看嘛,誠心故意把老丈人拉出去蹓蹓?

連個懂些技術、有些謀略的幫手都不舍得給,這讓生於滿族世家、禦前侍衛出身、從來沒有上過前線,更不懂兵法,靠著姐姐慈禧當上神機營領導的指揮官桂祥,帶著一群慣於“提鳥籠,鬥蟋蟀”的八旗兵,如何禦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