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篇 《三界燃並暖之外傳》——清水泉(1 / 1)

清水泉,顧名思義泉水很清。

清水泉兩邊,有兩座山,左清峰和右清峰。

左清峰上住著一群道士,右清峰上住著一群和尚。

道士和和尚,靠著清水泉,在這裏生活了許久。

生活歸生活,道廟也好寺廟也罷,終歸太過平淡了,於是兩山的人們開始互相找茬解悶。

和尚們看不慣道士整天裝神弄鬼,道士們看不慣和尚們整天念經敲鍾。

和尚管道士叫老兒,道士管和尚叫禿驢。

和尚偷摸去道士廟外撒尿,道士沒事去和尚後院偷菜。

兩山之間最熱鬧的是不定時的罵戰,可以因為任何事情。誰偷了誰家小褲衩,誰在誰家水桶裏放巴豆,誰打了個噴嚏從那山傳到這山嚇醒了誰,都可以成為開罵的理由。

其中罵的最歡的,是道長和方丈。

這兩位高人不知道從何時起見麵分外眼紅,不罵個山崩地裂海枯石爛都不好意思回廟,誰要是哪天占了個上風,回自家廟裏就給弟子們開葷,所以下麵的小徒弟們也是十分的期待罵戰,更加拚了命的挑事兒。

但是挑事兒歸挑事兒。罵山歸罵山,兩邊有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不能傷人。甭說打架了,碰都不能碰一下,就這麼站在清水泉兩邊罵著就行,倒是十分的文明。

小和尚和小道士都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有的這個罵山的規矩,隻知道進山開始就被師兄們帶著參加了。

師兄們平日裏負責師弟的生活起居,教一些拳腳功夫念經頌典的,一到了罵山立馬變了樣。

“來我告訴你,這麼罵,對麵的禿驢聽著,你們這些整天隻知道婆婆媽媽碎碎念的娘們兒,罵輸了可不許哭鼻子喲”

小道士似懂非懂的點點頭,也學模學樣的罵了起來。

對麵和尚們一樣不示弱,罵回來個狗血淋頭。

幾十年如一日,兩山的恩怨一直都是這樣,沒有消停,也沒有越雷池一步。

後來天下亂了,據說哪個王爺造反了,戰事很快就要蔓延到了這裏。

但是戰事終歸還沒到這裏,生活還要繼續,罵山還要傳承,這天老和尚又帶著徒弟們來罵山了。

一群和尚站定,老和尚眯著眼睛,遲遲沒有開口,小和尚們也不敢輕舉妄動,因為平日裏都是師傅先開的口啊,師父不開個頭,小的們不敢亂來。

對岸也沒有聲音。

良久,老和尚開口了

“那老道兒呢?”

哇的一聲,對岸全哭了,一個小道士哽咽的說

“師父前些日子帶著師兄們下山了,說是要勤王平反,到現在也沒回來。”

說到這,小道士擦了擦眼

“師父走之前,讓我把這個交給你,說他盡力了。”

老和尚自始至終麵無表情,看到小和尚拿出一樣東西,點點幾下從清水泉上飛了過去,接了下來,又唰唰兩下飛了回來。

小道士驚呆了,小和尚驚呆了,沒人想到這位老和尚竟還有這手。

老和尚手裏拿的是老道士的拂塵,拂塵一端掛著一塊半邊玉佩,上有“兄”字端端正正。

老和尚取下胸前掛著的佛珠,捏碎正當中最大那顆,也露出半邊玉佩,上書“弟”字整整齊齊。

兩塊半邊玉佩正好合實,兄弟二字一刹那刺人眼珠直達心頭。

“從小到大,做事不提前打招呼。”

老和尚自言自語

“罷了,該來的終歸要來,你我厭倦塵世歸隱一生終歸要在滾滾紅塵湮滅。”

老和尚摘了禪帽,褪了袈裟,一身亮銀甲,翻手震碎禪杖,取出龍膽槍

“眾徒兒,隨我勤王。”

又抬眼看了看對岸

“想給你們師父報仇的,且隨我來。”

多年之後,天下還是那個天下,清水泉還是那個清水泉。

隻是世間多了些傳聞

有兄弟二人乃絕世高手,隱居多年,一出手就平定了叛亂,而後又消失不見。

又有傳聞當今聖上本有兄弟三人,兩位哥哥對皇位無意,早早隱世。

還有傳聞先帝在位時遇真仙降世,助先帝打下江山,並派遣兩位天將鎮守凡間,生活在不老泉裏。

傳聞不止,越傳越神,是真是假,無人可知。

清水泉,左清峰。

“師父,對麵又有小禿驢摘我們家玉米了,那個老禿驢還說要偷我們家大白菜。”

老道士挑了挑白眉

“哎呦嗬反了他們了,走,罵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