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聖仿佛看透無來所想,繼續說道:“你現在的心情我深有體會,我亦如此。師恩如海,我輩自當精進磨礪,以不辱沒他們的名聲。我有武器如意金箍棒,乃是上古大禹治水用來定海的神針,與我天生契合,威力無窮,適才我將它撐在你丹田處,變化到極限,僅僅將那一絲血管撐寬一絲,寬這一絲雖無大用,卻也讓我看到了一絲可能。如意金箍棒雖威力無窮,卻也是一件仿品,仿的開天地之初的擎天柱。盤古斧開混沌,擎天柱分混沌,若是有著擎天柱,你這混沌不是一頂就開?”
無來卻皺起了眉頭:“大聖,這擎天柱是可以頂開我體內的混沌,可是擎天柱立在天之涯,莫不說尋不到,尋到了誰能使喚得動啊?”
大聖微微一笑:“擎天柱是尋不到也使不動,可是它的神通卻能學的到。你瞧!”
大聖說罷,那金箍棒徑自飛出原地一轉化作一個童子,那童子向大聖一拜:“大聖,除了不能出這石室,但憑吩咐!”
大聖:“你能不能有點新詞?快將你的出處告訴這小道士。”
那童子便向無來觀去,不禁大吃一驚:“大聖,這位小道爺什麼來頭,他體內道化天地自有乾坤,是天生神聖,比您玲瓏石胎還要高上一線。”
大聖:“如意小兒,這些你都莫問,且說那天之涯擎天柱的奧妙。”
那童子沉吟一下,向無來說道:“小道爺有所不知,我乃大聖金箍棒之如意精靈,凡所先天靈寶,必生而有靈,靈性經人點化,則可靈辯萬物,修行自身。我本是女媧補天的五色石上生出的五色木,被大禹點化,隨大禹前往天之涯學得擎天柱的一二神通,才能化為定海神針,定天下之水。想那開天之初的天之涯,混沌嶙峋,天地不穩,遍地生劫,盤古仙祖遍尋仙金奇材打造頂天柱,卻總難如意,仙祖一怒之下,便將開天斧的斧柄斷下一段,立在了這天地之間。那斧柄乃混沌古木,穿混沌而生,自能頂開天地。但因擎天柱為混沌古木所分,混沌古木靈性存於剩餘斧柄之中,並無半點分與擎天柱,盤古無奈,便將古木之靈的神法煉成混元如意大陣結於擎天柱之中,有此大陣,則擎天柱能定住天地,任混沌起伏萬劫生滅隻保天地穩定。這混元如意大陣包羅萬象一盡元始,但我因當時靈性有限,僅得一二分神通,便可助大聖縱橫天下,倘能盡得大陣神通,豈不是天下無敵。”
說畢,如意童子一臉憾色。
大聖卻對無來說道:“小道士,你可明白?”
無來:“大聖是要我到那天之涯學這混元如意大陣麼?”
大聖:“混元如意大陣唯靈寶精靈才能修得,對於我們本是無用,但你體納混沌,不拘萬法,卻也是可以修得,所以你到天之涯若能悟得混元如意,也就能夠將你體內混沌開辟,但因這天地滄海桑田總在不斷變化,所以天之涯亦是飄忽不定,也許在億萬萬裏之遙,也許就在這石室方寸之中。當年大禹治水,心懷天下情動九天,於是得女媧娘娘賜下五色木,最終涉萬水源頭之東海方才尋得天之涯,五色木方才得這造化成為定海神針,於是大水平定,天之涯便又逍遙遠去。所以,小道士,若想尋得天之涯,還得從天地初定的五行源頭處尋起。”
無來依舊皺眉說道:“大聖,如你所說,這天之涯是逐劫而定,大劫不顯,就算尋得五行的源頭又能如何?”
大聖:“凡是大劫,必有五行顛亂失衡,則天之涯逐劫而來,這中間豈能沒有關聯?”
無來頓時大悟,向大聖一拜:“謝大聖指點迷津,無來定當闊步前行,於蒼茫中奪取生機。但若是大聖攜如意童子與小道前往東海一行,以觀水之源頭,那就太好不過了。”
大聖聽完,一聲長歎:“我倒是想陪你前去,可這五指山我確實是跳脫不出啊。這五百年,山海變遷,五指山沉入地底,上又生出閤皂山,世人隻知閤皂山乃洞天福地,卻不知乃是有五指山浸潤,而我孫悟空估計也如這五指山,也沒什麼人記得起了吧!”
無來繼續說道:“大聖莫要悲觀,你來看這些古怪,說不定大有文章。大聖,我且問你,這木魚可敲得響,這經書可看出字,這青燈可點得亮,這棋局可破得了?”
隻聽大聖悻悻說道:“如來將我壓在五指山下,與我賭這棋局,若我贏了,便可脫出五指山,天地逍遙。我執黑子本是占據先手,但下到後來,卻成了這番局勢。如來將這棋局名為‘苦海’,若我能破得棋局,則苦海得脫,老孫我苦思五百年,不得其解。前時,我夢祖師,祖師說已予如來留我一線生機,讓俺老孫耐住寂寞靜待機緣。俺老孫想來這脫困之之日必不久矣,這五百年一局苦海,真真困煞我也!”
無來心中一動道:“大聖可曾修佛?”
大聖若有所悟:“俺老孫拜過祖師,自然修道,與佛無半點緣分。”
無來:“小道心中有一驗,待我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