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消化試合(2 / 2)

賽場戲的最後的一天,客串演出的廣末涼子出現在神宮球場。這也是相隔許久後我再次見到她本人。

按照我不甚可靠的記憶,也許再過一個月,她就會宣布從早稻田退學。年末時就會宣布結婚。

或許現在出現在我麵前的她已經有孕在身了吧。不過還真是完全看不出來呢……

“二十人?!”

看到我提出的年末選秀計劃,安田編成部長的反應如此激烈倒是絲毫不令人意外。

不占用球隊名額的育成球員一口氣選進二十人,同時以育成球員名義和超過十名外援簽約。

加上二隊中未完成的素材型球員。成立編製接近四十人的三隊。

當然,“三隊”或者“三軍”這種東西在日本的職棒體製中一直存在。

巨人隊就有這種編製,不過以往哪裏是由複健中的傷兵加上體能或球技碰到重大瓶頸的素材球員組成。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一支球隊。

燕隊這次要設立的可是一支名副其實的三隊。

雖然日本除去東西兩聯盟的二隊比賽外,也再無更低層次的農場聯賽。但關東地區有不少社會人球隊。特別是近年來足球領域的俱樂部概念被引入日本。現在日本有不少球友組織的業餘球隊,大家各自有工作,集資運作。下班後和周末訓練比賽。

這些俱樂部球隊的實力參差不齊,不過其中的強隊也會偶爾產生一兩位職棒球員。把他們作為練習賽的對手應該也是可以的。

計劃中的三隊在一年內會安排六十到八十場左右的練習賽。同時我們也在積極的申請參加關東地區社會人球隊的各項錦標賽的資格。

這倒不是我們的創舉。廣島鯉魚二隊很多年前就開始參加當地社會人比賽,並且多的過一些冠軍。當然實際是不計名次,優勝錦旗依然會頒發給原本的第二名。

職棒農場球隊參加業餘賽事其實不是適當的做法。但在缺乏農場深度的日本,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話雖如此。和MLB相比,日本職棒農場體製確實堪稱簡陋。但在亞洲領域來說卻已經是最完備的了。

因為經費問題,韓國職棒球隊的二隊編製往往比日本要小。而基礎的學校棒球又偏重斯巴達教育式的精英路線。至於台灣的中華職棒,完全沒有農場這種東西存在。各家球隊隻管到選秀會上收割業餘球界成熟的果實。更別提體校體製下的中國棒球聯賽了。

也許在國際比賽中拿出可以和美國、古巴抗衡的先發九人可以靠我這樣的借雞生蛋計劃得以達成。但基礎層麵的差距確實不是一天兩天可以追趕得上的。

中日間是如此,美日間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