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知常,福建建陽人,善寫文章,長於吟詠,精通道家經典,更有一手畫畫的功夫,二十幾歲時想拜在王老誌門下,被王老誌婉言拒絕。當時站在一邊的何玄通知道原因,王老誌事後說徐知常潛力太大,自己教他就是誤人子弟;果然,現在徐知常名聲直逼十絕人物王老誌,何玄通無奈地攤開手,示意自己不知道。
李彥無奈,躡手躡腳地走進丹房,過了一會垂頭喪氣地出來,和徐知常回市井彙報,王老誌見到師父,被他師父責怪擅居富貴,現在他向朝廷請求歸家。宋徽宗大感可惜,想拖幾天再說,不想第三天王老誌就得了重病,李彥再去看他,王老誌勉強起身接待,謝了徽宗隆恩後,才和李彥說自己還有一個心事。
李彥何等敏感的人,立即發現王老誌的徒弟不在,王老誌喘息著說:“小徒玄通目前是梁山宋江的得力助手,這次來京是求聖上赦罪的,原本我想運作一下,隻是現在身體不能做主,此事就拜托公公成全。”李彥心裏樂開了花,這是送上門的功勞,也益發相信王老誌是真的支撐不下去了,立即一口允諾。
回去後,李彥添油加醋地向宋徽宗描述了一通,宋徽宗沉默片刻,準王老誌回濮州養病,賜下金銀。王老誌得了旨意,第二天留下金銀,步行出西門,一路走了回去,隻是這番舉動,卻被徐知常等人當作道家的形象渲染得更加高大。王老誌回到濮州,據說身體逐漸好了,誰想數月後無疾而終,消息傳到開封,宋徽宗下詔,賜金錢安葬,贈官為正義大夫,並派徐知常前去吊唁。
說是派,其實是徐知常自己要求的,作為一代高手,徐知常猜想王老誌的死並沒有那麼簡單,想去一探究竟;等徐知常到時,王老誌已經下葬,甘東還在等他,甘東帶徐知常看過墳後,遞給徐知常一包東西說:“師叔說如果你來了,就把這個祖師爺留下的機會讓給你。”
徐知常好奇地問:“如果我不來呢?”
“師叔說就允許我出家入他門下,去華山完成這個差使。”甘東說完,目光陡然轉冷說:“師叔家人都是平常百姓,道長以後必定位高權重,望保他們不被打擾,一生平安。”甘東曾為長白派掌門,一身功夫深不可測,徐知常被看得有點不自在,正色道:“甘大俠放心,貧道當年也曾想拜入王老門下,今又蒙如此信任,斷不會讓他後人有事。”
甘東點點頭,飄然而去,徐知常見過王老誌的兒子後回到驛館,獨自一人在房間打開包裹,竟是陳摶老祖門人的筆記和一張華山的地圖,上麵標著一條道路記號。徐知常待濮州事畢後轉道華山,隻說遊覽,到了張超穀的峽上果見有鐵索垂下,便攀緣而上,按圖來到石室。見匣蓋砌側,打開一看,惟有仙骨一具,香氣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