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明兄,請!”李承訓目光幽深閃爍了一下,拉過酒壺給自己和杜如晦以及陳墨填滿酒,舉杯邀道。
舉止大方,言談隨意。
“小二哥,兩壺好酒,一桌好菜,今日本少要與克明兄一醉方休。”李承訓嘿嘿一笑朝著店小二的方向喊道。
“小兄弟請,”杜如晦舉杯笑著邀請道,同時朝著陳墨:“這位兄弟也請!”三人舉杯邀戰,開始了胡天海地的吹牛逼。陳墨作為侍衛沉默寡言少語,隻是一個勁兒的喝酒,而在李承訓刻意的交好下和杜如晦談論的很是融洽。
“客官,酒菜好了請慢用!”店小二端著酒菜笑嘻嘻的道,一點也沒有剛才阻擋李承訓可惡嘴臉。
“陳墨,克明兄吃菜,吃菜!”一次擺手招呼著杜如晦兩人道,看著桌上誘人的吃食沒有一絲的胃口。在這亂世戰火紛飛的時代在李承訓眼裏最美最誘人的不是絕世無雙的美女,不是勾引饞蟲的美食。而是這智謀絕世一計出而葬百萬師,一計成而天下驚的無雙謀士和勇猛無敵攻城拔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的無敵將領。
而杜如晦就是這隋末亂世裏麵一顆璀璨奪目的無雙國士,此刻李承訓眼裏那還容得下這滿桌的美食。眼眸裏充斥的盡是這無雙國士的身影,房謀杜斷的無雙名聲可是曆經千百年傳唱不息的傳奇。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漢族,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長安)人,為隋唐時期李世民帳下重要參謀,李世民征薛仁杲、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杜如晦為其籌謀劃策,運籌帷幄,深為時人所敬服。
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積怨頗深,杜如晦與房玄齡一起為李世民出謀劃策,參與策劃玄武門事變,事成之後二人功居首位。李世民承帝位後,杜如晦與房玄齡為左右宰相,為唐選拔人才,製定法度等。
貞觀四年,杜如晦病逝,李世民為此廢朝三天,追封為司空,蔡國公,諡“成公”,被李世民列入淩煙閣。
李承訓的腦海裏閃過關於杜如晦的有關介紹心裏微微吃驚,他沒有想到此刻杜如晦還沒有出仕也就是他還沒有從天下反王裏麵選擇出值得自己追隨的明主。也就說此時此刻的杜如晦還是無主人士,處於觀望的時期。看著杜如晦李承訓眼眸裏爆發出絕對的炙熱,既然你無主本少便要你了。
杜如晦的作用有多大別人或許不清楚但是李承訓自己知道,此人做事極有魄力,可以在很多大事上做出決斷。更何況杜如晦也是智謀高絕之人對於此刻的李承訓來說重不可言,有了杜如晦就意味著自己的勢力開始初步形成。有了智謀高絕之士助戰可以讓李承訓避開很多的陰謀詭計的暗算,做到關鍵一刻的必殺一擊。
杜如晦是李二的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得到杜如晦就是強大自己的力量削弱對手實力的一石二鳥的絕佳計謀,李承訓心裏對於杜如晦的迫切度簡直難以複加。
“小兄弟是唐王府的人?”杜如晦慢悠悠的飲盡杯中的酒直視李承訓道,語氣緩慢而不急促,語氣裏麵的肯定意味濃鬱無比。給李承訓的感覺便是杜如晦心裏已經認定自己是唐王李淵的親人隻是禮貌性的發問而已。
感受到杜如晦穿透人心般的目光李承訓嘴角掀起一抹舒心的笑容,心裏大呼道:“小樣兒,忍不住了吧!本少還以為你能夠一直不發問呢!”目光如刀犀利霸道的迎接向杜如晦道:“杜大哥好眼力,小弟乃是唐王之孫,世子之子!”
“哈哈,小兄弟富貴在天啊!卻不是為兄能夠比擬的!”雖然語氣沒有絲毫的變化但是一直關注杜如晦的李承訓還是發現了其那抹微不可察的情緒波動。
倒了一杯酒水慢吞吞的喝了一口,李承訓笑了一聲慢悠悠的道:“我觀大哥儒衫在身必是學問之人,言辭機鋒之內智慧如海,想必大哥也是身負高才之輩,豈可妄自菲薄。”
飲盡杯中濁酒心裏微微感歎了一下這個時代的酒,後世的李承訓也是好酒之人每每讀到太白鬥酒詩百篇的時候特別羨慕李太白。在就便是看到水滸傳裏麵梁山好漢們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情形深深吸引。
可是今日才知道這他奶奶算什麼酒啊,還好酒呢,連後世的啤酒度數都沒有更別論是哪茅台或者五十幾度的燒刀子了。此刻李承訓也是知道自己被書本騙了,李太白要是把燒刀子那麼和第二天估計就酒精中毒死了,那裏還會有後世詩仙的大名。
不過此刻李承訓沒有工夫去追究書本騙了自己的事,艱難的咽下著濁酒李承訓開口了:“如今這天下大亂了!”李承訓抬頭笑了笑深深的看著杜如晦的眼睛道:“隋失其鹿,十八諸侯共逐之。天下紛亂正是男兒一展胸中所學之時,小弟相信杜大哥一定會在這茫茫亂世博得功名彰顯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