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煮酒鬥琴(上)(1 / 2)

趙王道:“諸位卿家若對顏公重修趙宮之策還有更多不解之處,可以另行商議。宋國喬公之策,也是自成一家的經世理念,眾位不妨與本王一聽為快。”

趙王打斷了眾臣和眾商客對恕兒的盤問,恕兒感激地向趙王行了個禮。林瓔見恕兒略顯疲憊,急忙跳起,端上一杯茶水給她。她接過茶杯,一飲而盡,給林瓔使了個眼神,讓他先回坐席,勿失禮數。

喬靖不如恕兒能說會道,隻言簡意賅地說:“在下所呈之策,其實與顏兄之策,不謀而合。顏兄所諫,無微不至,而在下所諫,無外乎八個字:‘大國治小,小國治大’。在下以為,治理大國,應善於管理、各部一統,才能越加得心應手,如治小國。而‘小國治大’,所謂大,並不是版圖之大,而是聲望之遠。小國盛名,則賓客不絕,財富不斷。金銀在手,可養兵、可築城,無須虛與委蛇於強國,自可不偏不倚,長立於九州。顏兄所言,重修趙宮,招攬九州名士商賈彙聚平梁,便是在下所謂‘小國治大’。”

丞相盧信問道:“雖說‘小國治大’可為,但將錢財、名士彙聚趙國,盛名之下,難免不招惹是非。若是趙國富庶,陳宋兩國若是起兵奪之。到時,小國何存?”

喬靖不怒自威地反問道:“丞相大人,陳宋兩國百年不奪趙,其中緣由,你不知道?”

盧信被宋國男子冷峻的眼神看得汗毛豎起,尷尬一笑,說:“百年前趙莊王、趙襄王、趙文王時,趙國強大,國土比當今宋國不少。趙國分隔陳宋,止免戰亂,當時陳宋二國還尚弱小,靠趙國扶持,才能逐漸穩固社稷民生。一度關外戎族作亂,已攻入陳國酒郡,若無趙國出舉國之力相助,陳國繁京早已踏在戎族鐵騎之下。彼時巴蜀未統,宋國休憩,楚越戰亂,天下唯有趙國獨尊。趙國每每調兵遣將、相助各國之時,都派使者與九州諸王簽下‘趙國與諸國永不相伐’之約。趙國雖在陳宋崛起後的威逼之下流失國土,甚至在二十餘年前陳宋之戰時,陳宋大軍傷亡最慘重的戰役便是平梁之戰,趙國變成了屍橫遍野的煉獄,國都平梁幾乎夷為平地。陳王麾下李將軍,便是現如今的陳王李忱本人,親自攻入寧和宮中,彼時先王仍在,拿出陳趙之間永不相伐的契約,對李將軍說:‘將軍之才,不在擁兵,而在治國理政。他日將軍若能奪下陳王寶座,必須名正言順,使天下信服。陳趙之間,契約猶在,你若斬殺我趙國獨孤氏,便是背信棄義之徒,談何君王之儀?’”

喬靖道:“丞相大人既然知道那永不相伐的契約,又何須在下多言?趙國如今國力不盛,尚能與世無爭,獨立於世,隻因九州諸國都不願做違背信義、遭人唾棄之事。趙國在,九州公約禮信便在。他日趙國國強民富,諸國隻會更加願意與趙國世代交好,彰顯國之禮信。”

恕兒笑道:“在下說句粗鄙淺陋的話,自古隻聽富人怕窮,沒有聽過窮人怕富的道理。趙國清簡,可以與世無爭,趙國富庶,亦可以與世無爭。隻要不忘本心,富貴與否,皆是過眼煙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