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百年手稿 (下)(1 / 2)

一秒記住【2016】或手機輸入:ap.求書、報錯請附上:【書名+作者】

東陽靈犀宮的仁眀殿中,衛王將兩封親筆書信交給了來此議事的義子,衛國一等公,驍逸大將軍。世人皆知,衛王的義子叫做諸葛從容,卻沒有幾人知道,他的本名是劉瑢,更沒有人知道,他的親生父母就是受盡嘲諷的宋懷王劉瑛和遭人謾罵的齊國公主蕭憶。

兩封書信,一封以暗紅色華貴錦帛仔細包裹,錦帛上繡有衛國龍紋,是獻給楚國新君的國書。另一封則其貌不揚,粗糙草紙信封上隻有寥寥四個墨黑字:“蕭兄親啟。”

衛王吩咐道:“瑢,給楚王的國書,你拿回軍營,差軍中的可靠之人百裏加急送到臨江昭凰宮。另一封給你舅父的信,你去一趟東陽鏢局,讓邢鏢頭親自去送,不需加急,隻需穩妥。”

劉瑢看著義父寫下的“蕭兄親啟”四個字,心中暗歎,原來他叫了許久的“蕭叔父”,竟然是自己的親舅父。

他知道,東陽鏢局是諸葛世家的生意,那邢鏢頭亦是諸葛世家在東陽城中最可靠的人。義父讓他送出去的兩封信,一封明,一封暗,看來衛楚國書無關緊要,而給遠在蜀國紫川的齊國國主蕭尋的信,才是要務。自去年四國軍盟起兵複國,義父與舅父從未有書信往來,就連義父登基,舅父也從未致信相賀。

劉瑢雖不知信中內容,此時卻也能猜出幾分,於是道:“義父,衛國複立不久,若此時急於複齊,恐怕得不償失。”

衛王坐在龍椅上直視劉瑢,麵色淡然,語氣和緩:“自你得知了身世,即便你嘴上不,但是我看的出來,領兵攻打宋國之事,你心裏的立場已經逐漸動搖。可你知道我和你舅父為什麼執意要複齊衛兩國嗎?”

劉瑢答道:“因為宋武王滅齊衛,義父與舅父都背負著成千上萬條人命的血海深仇。此仇不報……”

衛王搖了搖頭,劉瑢便不再回答。衛王緩緩起身,道:“起初,我們的確是為了報仇。找到你舅父之後,我與他年年相見,籌謀萬無一失的複國之策。可是年年歲歲,歲歲年年,十年過去,二十年過去,連宋武王的孫子都長大了,我和你舅父也漸漸冷靜了下來。複了國又如何?那成千上萬條人命,終究是回不來了。複國,若隻是為了報仇,未免鼠目寸光。”

劉瑢清澈的眼睛直視衛王:“義父與舅父,是想用齊衛複國之舉重創宋國,用七國亂世,重開九州棋局,一統下。”

衛王負手而立。“周亡之後,九州紛爭五百年,百姓永無寧日。隻有下一統,活著的人,才能安康,九州江山,才能世代安寧。”

劉瑢蹙眉道:“如今宋國腹背受敵,若是大國傾覆,七國亂世必來!亂世易來,卻有誰能保證,下能夠順利一統?到時九州動蕩,死的,又何止當年的齊衛舊人?瑢寧願,齊衛複國,隻是為了報當年的滅國之仇,始於複國,也止於複國。”

衛王長長歎了口氣,道:“你以為,齊衛不複國,亂世就不會來嗎?你以為,沒有齊衛複國這個契機,宋國就能肆無忌憚地長存於世嗎?陳國、蜀國、楚國,早晚都會找其他的契機去瓜分宋國。與其等到九州動蕩時,我們都已垂垂老矣,不如當下將先機掌握在我們自己手鄭瑢,你我父子齊心,我保證,九州能夠在你的有生之年,萬民歸心,下一統。”

衛王見劉瑢仍在猶豫,於是道:“先去送信吧!就算下不能一統,複立齊衛兩國,也可告慰那上萬條人命。”

劉瑢將兩封信收入懷中,朝衛王行了個君臣之禮,便轉身離開仁眀殿。一腳才踏出殿門,他卻回頭道:“齊衛複國,是孩兒為報答義父的養育之恩去做的。九州若動蕩到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到時候,還望義父不要阻撓孩兒的選擇。”罷,大步離去,留下衛王一人矗立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