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出晉陽關,萬裏荒漠絕人跡。
風沙塑白骨,歃血入酒敬征途。
晉陽關立了一塊石碑,上麵刻著這兩行字,正是蜀王烏邪領四國盟軍出征漠北狼城時寫下的。
戎族大軍並未在石碑前稍停片刻。車馬卷著風沙,浩浩蕩蕩向荒漠前行。
顏笑放下車簾,對坐在身旁的恕兒道:“方才我看到青羽和翼楓他們說的那塊石碑了。黑色的大字,勾了金邊,很氣派,不愧是趙王依照蜀王的筆跡親手篆刻的。”
恕兒閉目歎息道:“蜀王雖葬在紫川,但蜀王的佩劍就葬在那石碑之下,意在為九州鎮守晉陽關。蜀王生前如此癡愛寶劍,死後卻沒有將他最珍愛的那把劍帶入墓塚,可見他生前心願未了,並未瞑目。蜀王於我有恩,可惜他的心願,我不知究竟能幫他完成幾分。”
顏笑道:“那些打打殺殺的事,還是留給九州的將士吧。你能引戎族人撤軍三國之境、萬裏之遙,已經足以青史留名了,何必什麼事情都要往自己身上攬呢?”
恕兒聽著呼嘯而過的大漠風聲,垂頭不語。
她想,如若這風能將絢麗的記憶吹散,全都化作砂礫,撒在晉陽關外,再不入九州,也算能稍稍慰藉她心中洶湧不盡的悲傷。
曾經以為像素華宮那樣“人去樓空”便是最寂寥的景,如今才知,樓空之後,人若不離去,才最是寂寥。對她來說,九州之中,已是處處樓空,與荒漠無異。
她雖曾糾結是否要帶小恩去漠北涉險,但轉念一想,將小恩留在一切皆陌生的趙宮,對女兒來說難道就不是涉險嗎?何況,九州於她雖已樓空,於小恩卻是新鮮得很。或許小恩吹過大漠的風沙,再有機會能回九州,才會比她更能欣賞九州之美。
戎族大軍在荒漠兩進兩出,近乎輕車熟路。回程之時,食物和飲水都早已準備充足,一路並無險阻。
小恩常給恕兒描述一路看到的風景——
“娘親,荒漠裏的星星比咱們楚國的星星要亮!”
“荒漠裏的月亮比咱們楚國的月亮要大!而且,我能看到月亮從哪裏升起來,也能看到太陽從哪裏落下去!”
“我們正停在好大一片湖旁邊呢!這裏的湖水,比咱們楚國的湖水要清澈多了!我在楚國從沒見過那麼大的鳥!小駱醫師說,那是鷹。我們剛才看到兩隻鷹從老遠飛過來,落在湖邊喝水呢!”
“娘親,前麵有好大一片綠草地!”
“我們好像出了荒漠啦!周圍全是青草,還有好多牛,好多羊!還有狼呢!娘親娘親,那邊有三隻狼,正圍著幾十隻羊轉呢!”
坐在一旁的顏笑搖頭道:“小公主,那不是狼,是幫人牧羊的狗。”
“我說它們怎麼不吃羊呢!那些狗可真厲害!”
……
一行人順利到達漠北狼城後,楚國的小公主劉恩收到的第一份禮物,竟是一條雪白似天芒山狼崽的小狗。
小恩十分喜歡這隻剛出生十幾天的狗仔子,又得知這不是赫蘭野派人送來的,而是羚格草原上的牧民送來的,當即歡天喜地收留下了小狗。
趙七用蹩腳的戎語問牧民贈狗的原因,原來是因為這戎族牧民家裏有隨軍回來的士兵,在軍中染了瘟疫,幸好被及時救治,安健地回了家。他告訴家人,幫戎族九部士兵救治瘟疫的是楚寧王的人。牧民想要感謝路遠而來的楚寧王,便將自家剛出生的一隻最好看的小狗送來給楚寧王的女兒。
牧民還說,就讓善良的楚人安心住在羚格草原上,他們的狼王大汗一定會善待戎族的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