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迦諾帝國在兩河流域平原的諸帝國與公國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存在,從上次第二次兩河流域平原大戰之後,這塊廣闊的土地上就沒有一天停止過政權的更迭,可是曆經近七百年,羅迦諾帝國依然存在著。
因為不管誰登上了權力的高峰,都會非常清楚羅迦諾帝國存在的意義,所以誰都不會把手伸過去顛覆和侵占這個微不足道的小國家。
說羅迦諾帝國小,可是真真正正的小:它的國土南起伊洛瓦底江,向北五百公裏處便接鄰貝魯特帝國和荷爾斯泰因帝國;西邊是波莫納帝國和在實際上附屬於它的基那巴盧帝國,再向東五百公裏便是荷爾斯泰因帝國的附屬公國韋斯特萊斯,與東部沙漠帝國蘇賽克斯實際上控製的圖阿普謝帝國。
如此彈丸之地。比它周圍疆域最小圖阿普謝帝國都要小上三分之一。所以羅迦諾帝國隻分了三個郡省:摩爾達維亞城所在的羅克斯巴勒郡,拉德諾郡和塞爾扣克郡。
其實這些都不是羅迦諾帝國讓所有掌權者放心的根本原因,真正的原因在於羅迦諾帝國從建國起直到現在就沒有自己的軍隊!
一個沒有自己軍隊的帝國還能風平浪靜的屹立六百多年而不倒,這樣的例子在人類的史書裏是根本找不到的。但是曆史就是這樣愚弄人們的認知。
根據羅迦諾帝國建國時,經過當時所有帝國的共同商定,給這個還未成立的國家定下了幾條永遠都不能逾越的底線:
其一,羅迦諾帝國的國王隻能夠擁有不超過一萬的侍衛;
其二,羅迦諾帝國三個郡省的郡主的護衛不得超過三千;
其三,羅迦諾帝國六個城主的護衛不得超過一千;
其四,羅迦諾帝國除以上能夠擁有的軍隊數量外,如果被發現擴充軍隊,簽署此條約的任何帝國都有權出兵予以消滅,並再次商定更換羅迦諾帝國國王的人選;
特別條款:羅迦諾帝國之摩爾達維亞城的軍隊駐防由其鄰國共同負責,所有開支均由羅迦諾帝國負責!
可憐當時羅迦諾公國的國王雖然一夜之間搖身變成了一個帝國的國王——盡管自己的領土絲毫未變,而且再也不用擔心被人侵略的可能,可是這如牢籠般的條款也使它從此失去了自己做主的權力。
不知道第一任羅迦諾帝國的國王是懦弱無能,還是忍辱偷生,反正從他開始,羅迦諾帝國到現在曆經四十多位國王的統治,沒有觸犯過以上任何一款條約,反而對駐防在自己國內的每個國家的軍隊都竭心盡力,熱忱有餘,這讓後來許多野心勃勃的家夥隻能徒呼奈何,也使好些比較仁厚的君主大加讚賞!
摩爾達維亞城最初是一個軍事要塞,所有的建築設計都是以隨時麵臨大戰為出發點的,盡管後來轉變成了一個著名的貿易中心,可是各國應該駐紮在此的軍隊從來都沒有少過。
雖然擴建了外城以後,各國的軍營都向外搬遷了一些,可是並沒有因外城的龐大而忽略了建築上的軍事意義。所以在經過了最初各國平民和商人蜂擁而至的混亂後,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財力規劃建築現在的外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