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稀裏糊塗住大牢(1 / 1)

長安這日最為熱鬧的事大抵就是兵部學館開館了。

眾多長安百姓對於這從未曾聽過的東西有著極大的興趣,是以這邊的議論從早上開始就沒有停過。當然尋常百姓是不可能進到學館裏麵,所談起的話題大多也就是些猜測了。

長安東市,原本接待外國使臣的驛館如今已經沒了作用,學館選址並在這裏,由長安留守府出資對其進行了擴建修葺。

如今院牆上青藤綿延,說不出的清幽。隻是那斑駁的痕跡,還默默訴說著它的過往。

進了大門,原本的房子拆了幹淨,建了個能夠容納五百餘人的校場。這時,校場上已經聚集了不少人。大家三五成群小聲說著話。

點將台上,不時出現三人。當先一人年紀看起來不大,也就十八九歲的樣子,眉宇間一抹與年齡不符的英氣,看著頗為沉著。在他身後一位年約中旬的將軍悄然而立,目光往下一掃,下方頃刻間安靜下來,隊列雖不整齊,卻也看著像那麼回事了。至於另外一人,則是一位身著緋色官袍的老者。

青年並是長安留守府的一把手,學館院長,得封潁王的李恪。可以說是當今最有權勢的王爺了,就是比起洛陽他那位皇兄,潁王殿下都要幸福太多。

大唐幾經波折,皇室越往後越不成樣,朝中權利要麼被宦官把持,要麼就是外戚掌控,幾十年時間,皇帝也就是擺個樣子了。誰做皇帝基本都是宦官說了算,朝中大臣,多也是巴結附庸那些掌權宦官,朝堂自然也就烏煙瘴氣了。

好不容易能出個有些本事的皇帝,可惜麵對糜爛不堪的朝堂,破碎山河,往往是回天乏力。哪怕能在各方之間權衡,做了點事的皇帝,往往招來各方打壓,不得不放棄。

當然偶爾也能出個把做了些事,使得大唐有了些許恢複的,可惜也會被後繼者敗得幹幹淨淨。

要說潁王弄出這些名堂,洛陽那些人不可能不盯上他,不過轉念一想,李恪一個無兵無將的閑王,再怎麼鬧也鬧不出什麼來。這年頭,手裏沒兵,還真是什麼事都不好的做。

李恪看著下方這些人,心想皇兄啊皇兄,但願你的主意真的能有些成果。在他看來,下麵這些人中,真正能為他所用的不到三成,就是這三成,最終麵臨的也是往何處安插下去的問題。

心裏一聲輕歎,李恪往前走了一步,道:“這裏本王就不多說什麼了,總要經曆一個過程,然後諸位大概也就會明白了。當然唯有一點,本王覺得還是有必要說道說道。我不管諸位抱著何種心思進入這裏,但既然來了,這裏的規矩自然要守。詳細的規條待會戴大人會發放給諸位。”說著指了指身後那位中年將軍,“這位是秦源秦將軍,相信不少人都知道他的脾性。剛好,他今後將是執法總管。”

李恪說完,下了點將台,往後麵走去,那位戴大人這時上前,做了更加細致的陳述。

李恪到了後麵,就有一位校尉過來找他。

從侍女手裏接過毛巾擦了手,李恪略有些疑惑,“既然沒來,那就算了,這麼點事,你們商量著決定了就是,以後莫要再來擾我。”

“卑職自知不該打擾王爺,隻是那位未到的學生有些特殊。”

“有何特殊?”李恪在椅子上坐了,半眯著眼。

“此人如今在邢部大牢。”

李恪愣了一會,“倒真有趣。”

聽得校尉說完緣由,李恪興趣寥寥,吩咐到:“姑且壓著,看看英國公那邊的反應再說。”

李恪對英國公府感官不是很好,有人找國公府晦氣,他還是有幾分繼續看下去的興趣。交代關注那邊的事後,打發了校尉,李恪端著茶杯,輕笑一聲,抿了口茶,於檀香之間,眯了過去。

邢部大牢,楊秋單獨住了一間,總得來說,環境還是不錯。日子已經過了三日,那柳長風還不曾過來見他,說來也怪不得別人,那柳長風幾句話說完,他就乖乖進了大牢,如今倒好,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也不知接下來麵對的又是什麼。

靠在牆角,楊秋有些惱怒,若非張諳搞了那東西,他也不會被打發到這邊來。不過對於那人的小氣,楊秋都無力吐槽了。

還是放不下那絲牽絆,不然,他大可宰幾個人,從此天涯浪跡也好過蹲大牢。

隻是偏偏他真那麼幹了的話,他縱然逃脫得了,張諳他們卻要受連坐,如果真因為他害得張諳等人身首異處,那麼這一生,他都要活在愧疚之中了。

柳長風說他會秉公辦理,好吧,姑且就信他一信了。

這麼會開小差的功夫,門被打開,跟著進來幾個凶神惡煞一般的人物,楊秋擠了擠眼,心想,真是受夠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