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周原著了忙,來不及處理獄中的項梁,帶著美人就上路了。路過蘄縣時,順便送給縣令鄔統一個立功的機會,讓他到櫟陽提取項梁,押送到鹹陽領賞。
鄔統原本要袒護項梁,因上次去送信的人回來說,此項梁非彼項梁,就把這事放下了。現在看這個項梁就是自己的恩人之子,他當時不承認,想是對自己不信任。為善而欲人知,雖善不賞。想到這,也不管項梁看上看不上自己,遂寫了一封信送給櫟陽縣令司馬欣,說是故友,務求放人。
司馬欣很快將項梁開釋,並告訴抓他並不是本縣的主意,是有人見有欽差路過,把他告了,欽差親自所為。現欽差已去,本縣念你過去多有善行,決定放你一馬。項梁問幹晴的下落,司馬說:“她是楚宮裏的王妃,按秦律規定,六國滅亡後,凡過去宮裏的女人,都要遞解到鹹陽,研習百戲,供皇上取樂。她現在已被押走了。”
項梁當時腦子像炸了一樣,稀裏糊塗地來到幹晴住的地方,揭開官府的封條,進門搜尋幹晴留下什麼東西沒有。最後見幹晴養的狗死在床下,像是護著什麼,遂將狗移開,掘地三尺,挖出一個壇子,裏麵有幹晴的包裹。打開看了,原來幹晴早有安排,在一塊素絹上寫道,她是會稽人,若有人發現此包裹,望能幫她送到老家,讓父母知道她的下落。他決計替幹晴完成這件事。又想是誰告發了他,一定是鄰縣的鄔統那狗官,狼心狗肺,恩將仇報,此仇不報,何以為人!
鄔統得知項梁獲釋,從內心裏感激司馬欣,心想縱放朝廷重犯,這可是夷滅九族的大罪,司馬公僅憑自己的一片手紮,就馬上放人,可見義重如山,改日一定登門重謝這位同僚。同時親自拜訪一下項梁公,如有可能,誠邀他到蘄縣小住,以讓自己稍盡報恩之心。
秦朝的建立,是以殺伐屠戮取得的,所以一統之後,全不理以德以仁治國的狗屁主張,而施以嚴刑峻法治理社會,很快讓天下黔首(老百姓)不敢亂說亂動。有這個大前提,鄔統再把他做強盜的經驗用上一些,管理一個小小的蘄縣,真的如老子所言,“治大國若烹小鮮”,好不順手。他自己都奇怪自己怎麼會有這麼大的本事!
鄔統做強盜期間,曾從楚王宮中竊得一塊靈璧石。其他人們常見的靈璧石多為灰色或深灰色,上有天然花紋,敲之有金屬聲。此石卻通體烏黑,呈半透明狀,燭光一照,有如被天狗吞下的太陽,半隱半現。形狀像一隻淩空疾飛的烏鴉,因稱金烏,又稱靈璧玉,自古有得之可得天下的說法,更有說凡是太陽照到的地方都屬於擁有該玉的人。此玉在楚宮期間,楚國在當時的七國中,地盤是最大的,縱橫五千裏。自從此玉失去後,楚國很快完蛋。因此說這塊玉的價值比和氏璧要珍貴得多。
秦始皇不知從哪兒得到消息,這塊玉在鄔統手裏,二話不說,限期要他獻上來。鄔統當然不想獻,但秦始皇是什麼人物,那可是兩眼一瞪,東海不敢起浪,五嶽為之變色,別說不獻,就是獻慢一點,姓鄔的也要考慮他活得是不是不耐煩了。強盜自有強盜的邏輯。鄔統一道奏折上去,讓秦始皇認為他是大大的忠臣:“楚王失寶,本是上天要滅亡楚國。此寶之所以落到微臣手中,是上天要借微臣之手獻於真主。現國家一統,我皇聖明,及時將天下至寶收於朝廷,實乃讓此寶歸於當歸之處,金烏幸甚!微臣幸甚!然此寶過於貴重,臣慮由卑職親自送去,長途跋涉,危險太大,必欲皇上派得力能員率精武之師押運,方可保萬無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