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回過神來,一把抱住虞姬,先是狂吻,接著又……
楚國救兵遲遲不肯渡過黃河,燕、齊、代等救兵雖到,但因兵少將弱,隻遠遠地在外圍打轉,始終未與秦軍正麵接觸。陳餘派出的救援部隊沒聽響兒即被秦軍吃掉,再也不敢輕舉妄動。任憑趙歇、張耳不斷派使者把他罵得狗血噴頭,他也堅持不做無謂的犧牲。按理說,巨鹿城被圍幾個月,應該已彈盡糧絕,更加上秦軍人多氣盛,應該早被拿下。但因為秦國趙高把持朝廷,有意節製章邯,糧草供應不能跟上。另外來支援趙國的援軍始終在外圍觀望,對他們到底有多大實力,秦軍沒有把握,所以才采取了圍而不打的策略。
陳餘雖然為保存實力,暫時沒有出兵,但心裏和張耳等一樣著急。因為他知道,一旦國家淪陷,他這點火種最終也會被秦軍撲滅。麵對援軍的隔岸觀火,陳餘一遍遍派人催促他們趕快動手。
項羽奪了宋義兵權,目的就是與秦兵打仗。接到陳餘的請兵要求後,即刻就要發兵。範增等看他如此性急,製止道:“兩軍作戰,貴在知己知彼。現秦軍停留河北數月,不急於攻取巨鹿的原因,就是怕援軍從背後打來,為此他們一定做好了防備援軍的各種預案。我方目前尚不知敵軍虛實,貿然進軍,恐怕正中秦軍的圈套。”
項羽眼一瞪,質問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如果再等上幾個月,不僅趙國陷落,我與秦軍的大仇還報不報?”
範增說:“為大事者,不能計較暫時得失。宋義雖然有渙散軍心之罪,但他說的話也不是全無道理。我為將軍設想,最終目標也是攻占鹹陽,稱王關中,而不隻是急著找秦軍報仇。”
“可楚王與諸侯有約,先入鹹陽者做關中王,並讓劉邦徑取鹹陽。但以我對劉邦的了解,他未必就能先到;即使先到,也未必就敢稱王。我殺宋義,理由之一就是他延誤軍機,不去救趙。現我既做了大將軍,就該火速帶兵救趙,否則在眾將麵前如何交代?況趙地秦軍不除,即使做了關中王,也難保長久。”
範增一直把項羽當成有勇少謀的後生看待,今聽他說出這番道理,突感項羽自從做了大將軍,因重任在肩,慮事不無深刻,遂不再將自己的想法強加於項羽,而任其自作主張。不過聽了範增的建議,項羽也認識到河北情況不明,不宜將隊伍一下帶過河去,於是先派了一部分人馬探探虛實。
秦軍和敵軍相持日久,各方麵的防守自然有所懈怠。所以英布、蒲奢二位將軍接到項羽指令後,帶領兩萬人的先頭隊伍,輕而易舉地渡過黃河,直搗巨鹿城下。秦軍沒料到楚軍這麼快就來到眼前,章邯緊急指揮部隊調轉槍口攻打楚軍。王離、蘇角、涉間等將多日沒有仗打,早憋了一股勁等待爆發,今見有敵人送上門來,無不親自上陣,從不同方向湧向楚軍。士兵們也是多日閑的悶得慌,吃不好,出不去,熬得跟蹲監似的,突然間被調動去打仗,盡管是去送死,也跟沒事似的,踴躍上陣。及至聽到戰鼓聲,竟像叫化子餓了一夜去領大善人施舍的早粥,又跑又叫,興奮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