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大王、將軍。請借我五萬人,殺回楚國去,殺了項羽,為家父報仇。待這件事做完,我再來履行丞相之職,好好報效齊國。”宋襄說。
田榮瞅瞅宋襄,心想,這小子還挺會做夢,齊國聘你做丞相,原是看重你爹的勢力,進而親近諸侯。現在你爹已被宰了,你還有多大的利用價值?看這動靜,也是個腦子不全的人。為這樣一個人而結仇楚國,似乎不大值得。剛要敷衍兩句,田市卻說:“寡人同意,叔父可速撥兩萬人給宋公子,讓他去報仇。另外,再選兩個能戰的將軍幫助公子做事。”
“此事不急,公子這兩天忙於奔命,肯定很疲乏,先歇息,待養好精神,再行動不遲。”田榮答道。
宋襄被人領去安頓,田榮訓田市道:“你現在是一國之王,能否成熟一點,不隨便說話?你想過沒有,我們請他,原是為了親近諸侯。現在他是楚國的敵人,給他五萬人,他能一定把仇報了?萬一報不了,齊國豈不是既損兵折將,又得罪了諸侯?”
田市辯解道:“別人有困難來求我們,總不能不理。再說楚國分明沒把齊國當回事,不給點顏色看看豈不讓他們小看我們?”
“你這樣認為有一定道理。但現在秦朝沒滅,群雄並起。你要想坐穩你的國王,首先要保存實力。你爹就吃了這方麵的虧,這點你要時時記住。”
韓信帶了幾十人,馬不停蹄追趕宋襄。到了齊國都城,不敢再集中行動,隻能分頭了解宋襄的行蹤。待找到目標後,近前一看,宋襄住的地方日夜有重兵把守,出入也都有多人護衛,根本沒有機會下手。
宋襄報仇心切,天天去纏齊王。田市聽了叔父的教誨,雖然內心有些不服,但他生性膽小,不敢擅作主張,隻好以“齊軍能打仗的,都被派往河北救趙了,待這支隊伍撤回來,全權交由公子指揮”來打發宋襄。
好在二人很能玩到一塊去,以後再來的時候,齊王不是招待以佳肴美酒就是歌舞美女,樂得宋襄幾乎忘了報仇和擔任丞相的事。到了秋天,齊王又帶他出外圍獵,遊玩越來越成為他在齊國生活的新常態。有時齊王要在宮中處理政事,宋襄便帶上護衛,前呼後擁地自顧去追鷹逐兔。
這日到了離城五十裏的一片平原上。初秋的田野,草木有青有黃,有果實有綠葉,野獸最喜這時出來,正是打獵的好季節。到來不久,宋襄和從人就射中了幾隻野兔,這使他們心情大好,一路在曠野上追逐下去,不時有小的動物成為他們的獵物。但也僅此而已。因為他們人多勢眾,野獸聽到喧嚷,提前都躲得遠遠的。宋襄越來越不滿足,騎在馬上,凝神向遠處眺望,好不容易看到有一群野鹿或野羊什麼的在那兒啃草,他也不招呼眾人,縱馬向那個地方奔去。約莫馳了五六裏路,宋襄連人帶馬突然不見了。待到隨從尋到他時,發現他的人和馬都已栽死在一個很深的壕塹裏。
司馬欣了解到皇上看了他的情報後,大罵趙高,知道自己闖了禍,不敢在都城久留,連夜逃走。他也不敢直接向東,而是出城向西走了百十裏,繞了個大彎子,才迂回來到章邯身邊。趙高自然派人追殺,無奈背道而馳,讓司馬欣撿了一條命回去。他因朝廷內的鬥爭更急迫,沒工夫深究下去。
此時章邯的大軍還在棘原,項羽的軍隊駐紮在漳河南岸,正在準備交戰。司馬欣見到章邯,不說自己攻關不成,隻說:“趙高為人,嫉賢妒能,無論我們怎樣有功,他都不會欣賞,隻會認為對他是威脅。況趙高一直靠蒙騙皇上才取得信任,如今皇上知道了實情,趙高一定會將責任一股腦兒推到我們身上。所以再繼續打下去,勝了,趙高會感到威脅更大,不會放過我們;敗了,趙高更有理由除掉我們。與其勞而無功,何不另尋別的出路?”章邯說:“身為秦將,除了替朝廷賣力,還有何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