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酒徒遭烹(2 / 2)

齊國幾十萬軍隊讓韓信半月不到消滅了大半。田廣從都城臨淄一氣逃到他前些年藏身的地方高密。反複權衡之下,隻有投靠項羽才能報這覆國之仇,遂派使者去向楚國求救。

韓信進了齊國,才知道齊國的富有和廣大,難免心裏打起小算盤,為此他決定斬草除根,徹底摧毀齊國政權。於是馬不停蹄地追殺齊王。

劉邦到處伸手,讓項羽不能容忍。所以盡管齊楚二國過去一直懷有怨恨,今見齊國使者來求,卻不計前嫌,立即答應他們的請求。派出大將龍且、周蘭帶領二十萬軍隊趕往高密,與齊王田廣並肩作戰。援軍到後,謀士操正出主意說:“韓信部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其勢銳不可當。齊、楚兩國軍隊在本地作戰,士兵容易逃跑。與其短兵相接,不如放長線釣魚,在高密城內挖深溝築高牆,堅守不出。同時讓齊王派親信大臣去安撫已經淪陷的城市,告訴他們齊王還在,楚軍又來救援,這樣他們必然反叛漢軍。漢軍客居千裏之外,齊國城邑的官民都起來反對他們,糧草很快就會吃緊,迫使他們要麼投降要麼不戰而退。”

龍且說:“我和韓信同在項王手下效力,當年他曾主動請纓捉拿宋義之子宋襄,事情辦得很漂亮。但回來後項王並沒有嘉獎他,以後也沒重用。什麼原因,後來聽人講,項王嫌他畏縮,做事瞻前顧後,不把一棵蔥剝到最後下不了決心,以致錯過好的機會。對這樣的人,我們怕他幹什麼。我們帶這麼多人來救齊國,結果敵人不戰而降,我還有什麼功勞?如果戰勝他,齊國有一半的土地可封給我,為什麼不打?”

兩軍在濰水兩岸擺開陣勢。韓信讓士兵連夜編織了一萬多條草袋子,裝上沙土,堵住濰河的上遊,天明帶領一半軍隊渡過河去,攻擊楚軍。而且作戰時先正麵進攻,很快向兩翼分開,故意把戰線拉長。看看敵軍被分散開了,漢兵假裝戰敗,突然往回跑。龍且看漢軍敗退,高興地說:“我就知道韓信膽小怕事,不能打硬仗!”帶領楚軍緊追不放。漢兵因為事先有安排,齊刷刷跑到河的西麵,然後繼續向前跑。楚軍則是聽到命令後才一起過河。看看他們大部分將士來到河中間時,上遊漢軍快速把沙袋推開,河水洶湧而下,把正在渡河的楚軍衝倒大半,有不少被淹死的。這時西逃的漢軍突然折回頭拚殺,殺得剛過河的楚軍措手不及,胡亂抵擋幾下即做了刀下鬼。漢將灌嬰騎在馬上,看見眾人擁著一個將軍撤退,料定是龍且。他緊打馬兩鞭,用腿一夾,衝入陣中,用長槍一下刺中那將心窩,龍且當場斃命。楚兵見主將已死,紛紛哀號著抱頭下蹲投降。沒有過河的楚軍趁漢軍沒有打過來,四散逃竄。

韓信用計破了齊楚聯軍,但知道所殺有生力量並不多,所以不敢大意,下令沿途追討敗軍,直打至城陽,才將大部分楚軍俘虜過來,得兵近十萬人。田廣原以為楚軍戰鬥力強,加之齊軍在本土作戰,二者聯合,必能報漢軍侵犯之仇。沒想到二十萬楚軍,沒要幾個回合,即讓韓信大軍給打垮了。齊地雖大,已沒他容身之處,隻好扮作百姓,厚著臉皮投奔項羽去了。

楚軍在齊國戰場上慘敗是個很壞的消息,二十萬楚軍啊,相當於總兵力的三分之一。這逼得項羽改變策略,不能光靠硬拚了,也要用些別的辦法。經反複考慮,找到一個叫武涉的盱眙人,既和韓信是老鄉朋友,嘴又特別能說,讓他去策反韓信。武涉輾轉見到韓信,說:“天下對秦朝的暴政忍無可忍,所以群起造反攻擊它。推翻秦朝後,依照功勞裂土分封,諸侯各有其國。本以為天下就此太平了,但漢王貪心不足,不久即向東進軍,侵犯他人境界,掠奪他人土地,占領三秦,挺出函穀關,劫持諸侯的部隊進攻楚國。其意圖明顯的是要學習秦始皇,獨吞天下,奴役諸侯!劉邦其人,不仁不義,幾次落到項王手中,項王憐憫他不殺他,然而他一脫身,馬上背叛盟約,再次進攻項王。這樣的人怎可托付!您自認為和漢王交情深厚,不顧一切地為他賣命,依我看到頭來肯定要被他出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