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看過,做過,想過(2 / 2)

以前有個很敬業的女老師曾經讓我重新學過早已遺忘的拚音字母,沒想到後來居然在電腦鍵盤輸入的時候派上了大用場。開始碼字的時候,除了寫些個人日記,就是嚐試寫了點東西,其中就有第二部分,如果第一部分回憶錄可以稱為《三十而立》的話,第二部分也可以稱為《天命五十》。大部分都寫的很拘謹,也很呆板,還有些就事說事,有話就說,無話則短的意思,雖然在最後謄正時進行過一些修改,還是不太滿意,不過就是自己的一些重新開始的習作而已,不忍割舍,就放在這裏留作紀念了。

第三部分題為《淡忘的眷戀》,也叫《六六大順》,想把自己三十歲以後發生的一些重要事件用白描速寫的方式記錄下來,或多或少、或長或短,也就是隨心所欲了。不過說到隨心所欲,孔**說的是\"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那麼我也應該把這部分寫作的時間擴展到自己的七十歲嗎?想想其實沒有那個必要的,六六大順更有意義!

首先應該感謝有了電腦,就可以將那些依然還靜靜躺在書櫃裏、抽屜裏的厚厚的筆記本和密密麻麻的稿紙寫成的文字慢慢的變成一個個整齊的方塊字保存在我電腦裏的那個越來越大的硬盤裏,不用害怕被鼠咬蟲蛀。好就好在等我離開的時候,可以很從容的將自己所有的作品都保存在一個小小的U盤裏,放在骨灰盒裏帶到另一個世界去慢慢把玩。

還是得感謝電腦,就可以將自己碼出的那些文字進行一遍又一遍的修改和增減。因為自己的老氣橫秋,在寫作的時候首先得老老實實的先在那些白紙上寫下初稿,用鋼筆進行一次修改;再謄正到電腦上,再進行一次潤色,才能算是大功告成;同時因為自己的自身條件,無論是用微軟拚音,還是用穀歌輸入法或者用搜狗輸入法進行輸入,速度極慢,不過相信天道酬勤,隻要堅持不懈,就能愚公移山。

當然要感謝互聯網的出現並迅速得到普及。如果沒有網絡,那些如今仍靜靜躺在書櫃裏、抽屜裏的個人書稿和筆跡就不會變成電腦屏幕中的鉛字,也不可能發表在網絡上。最終的結果,在不久的將來,不是被後代當作廢紙而拋棄就是當作舊書舊報紙被賣掉,就像從來不曾存在似的,自己想到那種情景就有了幾分淒涼和傷感。

所以應該感謝互聯網,不僅有了百度雲,也有了騰訊微雲,還有了那麼多的論壇和文學網站,就可以通過網絡,把自己寫的那些作品存放在了那些個人空間裏,也可以發表出來讓各位看官閱讀,當然也可以看看評論和指手畫腳。即便是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某個網站消失了,作品消失了,但因為進行過備份,所以在搜索引擎中,還是會很方便地找到的。

當然要感謝一些文學網站和文學論壇,這是因為有了那些互聯網的產物,我才可能與天下那麼多的看官和讀者見麵,也不可能與喜歡我、關注我的那麼多的網友在虛擬空間中用文字進行交流,也才可能與大家日複一日、月複一月、年複一年的長久相守、兩情相望。更重要的是隻要這些網站存在,隻要少一些相關檢查,我的作品就會在互聯網上天長地久。

自己是一個雖然經常洋洋灑灑、下筆很快,也喜歡吹毛求疵的人,可也是一個喜歡自己和自己較勁、不厭其煩的對自己的作品進行修改和增減,有些\"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幹勁,如果是傳統的用紙筆進行寫作,就是再多的紙張和筆墨也經不起這樣的折騰;自己同時也是一個惰性的人,有些喜歡安於現狀,也有些沉默寡言,就是喜歡\"躲進小樓成一統,管爾冬夏與春秋\",就是因為要碼字,所以不得不持之以恒,不得不堅持到底。

《悠然我思》就是書寫的是自己的足跡,就是記載著自己曾經有過的一些喜怒哀樂,同時也就是給自己一個回憶過去、保存永久的理由。不管怎麼說,1980年就開始寫作的《回憶、懺悔、追敘》(又可稱為《三十而立》)記錄下的是自己前三十年那繽紛的生活;而《家人,朋友及其他》(又可稱為《天命五十》)則是記憶自己1952-2002年生活中的一些碎片;現在正在展開的《淡忘的眷戀》(又可稱作《六六大順》)則是已經過去和即將過去的一些個人生活中的大事。普希金不是說:\"而那過去的,則是最幸福、最難忘的啊!\"

(備注:這是根據2008年寫的同名短文和2009年寫的一篇《網絡的記憶》進行重新編排的,不過就是有些文字上的修改,用來作為這部書的開頭,還是恰如其分的,至少在我看來是這樣的。2015年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