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風而動(21、22)(1 / 2)

隨風而動(21)

二十一、三江的歌聲

雖然已經是奔五的年齡了,可是在橫跨中心城區和西壩的三江橋下的那個草台班子裏,人們還是稱她為小陶,報幕的大姐還是會稱她為美女。她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雖然個子還算高,沒有一身贅肉,嗓音也不錯,也還有些喜歡臭美,但距離真正的美女還有些距離,那個小字也應該改為老字,小陶在今天暖場的時候第一個出場唱的第一首歌就是那首很抒情的《又見瀏陽河》:\"家鄉有支歌,一支流蜜的歌,你唱過我唱過,千家萬戶都唱過。它染綠過湘江水,映紅過洞庭波,它流入湘江奔大海,歌聲飛遍全中國。瀏陽河、瀏陽河,你是一支流蜜的歌永遠溫暖我心窩!\"

據公安、文化和城管統計,宜昌沿江一線大約有八家**卡拉OK攤點,主要分布在學院街江邊、環城南路江邊、市供電公司對麵,三江橋下和西壩等地。據說隻要不下雨,他們每天都會出攤演唱。在濱江公園一線的草台班子,基本上都是設置一麵大幕布,兩側各擺放一個大音響,前方還有一個投影儀以及點唱的裝備,由喜歡嗨歌的遊客點唱;不可否認的是,由於歌者大多沒有受過專業的音樂訓練,有些連簡譜都看不懂,更別說什麼節拍和音調了,所以唱出來的多半就是接近鬼哭狼嚎,遇到那種聲音,除了抱頭鼠竄別無他法,住在附近的居民怨聲載道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學院街江邊的**會和三江橋下的那幾個草台班子則不僅購置有大功率音響設備,還有電子合成器和專門的琴師甚至小型樂隊伴奏,由一些音質音色都不錯、歌唱得也不錯的男女進行演唱,剩下的都是觀眾而不是參與者,鼓掌表示歡迎也行,花錢買束花也行,用錢點歌也行,反正就和念時在幾年前的一篇《鳳凰橋下的歌者》的文章中所說的那樣:\"歌者的衣著談不上華美,歌者的模樣談不上靚麗,歌者的歌聲夠不上檔次,不過卻唱出了一種屬於自己的韻味。一般都有電子琴、燈光音響,一旦歌者放開歌喉,也有些洪亮,也有些此起彼伏,也有些'這邊唱來那邊和'的感覺。\"

和小陶一樣,她所在的那個草台班子是由一些音樂業餘愛好者和退休人員組織,白天的時候上班的上班、做生意的做生意、忙家務的忙家務,到了晚上才湊在三江橋下一起進行表演。從晚上七點就開始忙碌準備,八點左右開始表演,到晚上十點結束,不分酷暑還是寒冬,基本上都在那裏堅守;要想聚集人氣,除了嗓音清脆、各具特色,還得不僅會唱時髦的流行歌曲,還得會唱老歌;不僅要會唱原生態,還得會飆點海豚音,想想也是很不容易的。

每到夜晚、尤其是在夏天,悠揚的音樂聲在三江橋下響起的時候,那些搖著扇子的老人、江邊散步的情侶、帶著小孩乘涼的父母,還有那些叼著煙、一身酒氣的漢子和一身倩裝、一路香氣襲人的女子都會在路過的時候停下腳步,漸漸圍攏過來,吹著從三號船閘飄過來的涼風,看著在三江航道上緩緩駛過的燈火輝煌的觀光船,盡情地欣賞著由一個個歌手演唱的好聽歌曲,也是一種普通民眾的享受。

今天的情況還不錯,當激昂的音樂響起,那首雪兒達娃的歌聲飄飄,小陶所在的草台班子裏的一對夫妻放開歌喉唱起:\"嘿,朋友啊快下馬快進我的家,來吧朋友把汗擦拉拉家常話,家鄉特產招待你讓你飽口福,我用歌聲祝福你幸福萬年長\"的時候,有十幾個觀眾會掏出幾元錢,買上一束鮮花送給那些表演者以表鼓勵。小陶是這個班子的台柱,女高音唱得清脆悅耳,高音部分能毫不費力的拉上去,還能熟練地運用假聲在高音部分平走,自然叫好聲不斷。

小陶知道自己除了嗓音不錯以外,臉蛋不算出眾,又不是豐***,可是個子高挑,身材苗條,加上兩條大**,還是會吸引不少人關注的目光,她就會在候場的時候或者捧一杯茶靜靜地坐著,或者腳癢起來在場邊扭著水蛇腰走走舞步,抬頭的時候,離她不遠處的那棵樟樹大大的樹冠下麵的那些圍觀的人群後麵,有一個熟悉的麵孔使得她停住了腳步,靜靜地走過去,先是有了個好看的嫣然一笑,然後輕輕的說了句:\"好久不見。\"

那人淡淡一笑:\"回到紅星路那邊去住了,離得遠了就來得少了。\"

再次輪到小淘登台的時候,她毫不猶豫的選唱了陳奕迅的那首《好久不見》:\"你會不會忽然的出現,在街角的咖啡店;我會帶著笑臉揮手寒暄,和你坐著聊聊天。我多麼想和你見一麵,看看你最近改變;不再去說從前,隻是寒暄,對你說一句、隻是說一句:好久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