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學會察言觀色,遇事隨機應變;再磨練出一張鐵嘴鋼牙,能說會道,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見到死人也要把他說活了。”畢自強接上韋富貴的思路,作了一個概括和總結。然後,他又半玩笑半自嘲地說道:“我就憑這能耐,整天滿大街晃悠,去哄騙他人錢財,這樣就能過上好日子?你得了吧!”
“大凡成事者,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不過,內在的因素比外在的因素更為重要。機會永遠屬於那些早已做好準備的人。要想富,你的骨子裏就要有賺錢的強烈意識。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活一輩子為什麼呀,就是追求幸福生活,可這你先得有錢呀。”韋富貴說到得意之處,神氣活現地挺起了胸脯,教誨般地說道:“在社會上混,其實所有人都是很現實的。你隻要有了錢,才能改變生存境況,才能踏入上流社會,再去用財富創造更多的財富,真正成為一個人上之人。俗話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一不偷、二不搶,如果憑智慧就能把錢輕鬆地掙到手,還讓別人捉不到任何把柄,這叫什麼?這才叫有真本事!”
“哈哈,你這也叫君子之為?我說,你當初不就是因為詐騙他人的錢財才進來的嗎?”畢自強忍不住笑了,念起了韋富貴往日那些斯文掃地的糗事。他又卷了一支喇叭筒煙,饒有興趣地盤問道:“我聽說舊社會的騙子與**,也算是自古皆有的兩大行當吧?那你說說看,怎樣在大街上騙人錢財猶如囊中取物,這你都有些什麼高招和套數呀?”
“唉,做騙子憑得是智慧,做雞靠得是出賣肉體,這兩者還是有很大區別的。當然,你也別笑話我,我們都屬於下層社會出身的草根小人物,如果僅憑一身力氣去掙錢,恐怕這輩子也發不了財,混到能填飽肚子有得住,那已經算是很不錯的了。但要想來錢快,那自然就得有一些不同尋常的手段,這本不足為怪。俗話說,‘富從升合起,貧因不算來’。這說到在大街上找錢,那可都是要事先設計好套路的。比如說,在街頭巷尾玩‘扔包’演‘雙簧’的把戲,雖然這是個很老套的陷阱,可讓別人心甘情願地把錢拿出來給你,又不出任何差錯地脫身了,這可不是件簡單的事喲!”
“等等,什麼是‘扔包’?”畢自強側頭望著韋富貴的臉,一雙探究的眼睛眨巴著,不解其意地請教道:“什麼又叫‘雙簧’?”
“啊,你這都不懂啊?據說,清代有一位彈唱藝人叫黃輔臣,他晚年時嗓音失聲,便與弟子合作,改為二人表演,一人彈唱,一人模擬表演,俗稱“雙簧”,大意就是分工合作。我告訴你吧,街頭騙錢是有很多手法的。不過,說出來也都是大同小異。‘扔包’,簡單一點說吧:你呢,先在街上物色好一個目標,然後你在後麵跟著他(她),等走到人少僻靜的地方,你就故意在他(她)麵前遺失一個錢包,隨後趕緊離開。隻要這個人撿起你的錢包,你的另一個同夥馬上走過去跟他(她)說:地下的錢包是我們一起看到的。並一定要拉他(她)到沒人的地方去分錢。這時,你再轉回頭裝著找丟失的錢包,故意問你的同夥說:見到一個錢包沒有。你的這個同夥趕緊說沒看見。等你走開後,你的同夥便糾纏著那個撿‘錢包’的人急著要平分錢包裏的錢,並說等一會兒讓丟錢包的人再找回頭就麻煩了。接著又說,這樣分錢太麻煩了。為了快點,便催促撿‘錢包’的人把自己身上的錢或值錢的東西全給你的同夥。這時,撿錢包的人會認為錢包裏的錢全歸他,他得了大頭,當然就會樂意這種分法。當你同夥得到錢或物之後,迅速溜之大吉,逃之夭夭。兩人這樣為騙錢而合作設局,就叫演‘雙簧’。嘿嘿,讓那個撿到‘錢包’的人回家哭喪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