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利”一旦過重了,“義”也就變得輕薄了。在一些商人眼裏,金錢是越來越重要了,而赤裸裸的金錢關係便成了衡量親疏與感情的砝碼。在金錢利益的驅使下,他們甚至喪失了起碼的人性道德,不擇手段地進行坑蒙拐騙,哪怕是親朋好友也毫不念及。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將為他的言行付出應有的代價,而無須將自己造成惡果的責任推卸他人。鄭長威決定投資麗雅公司一半的股份,表麵上看是黃仁德百般勸說的結果,但實質上正是他貪得無厭的本性所致。自從他投資並當上麗雅公司總經銷商後,雖然轉產了這種用於農業上的肥料“植物靈”,但它的作用並非像黃仁德所說的那般神奇見效。盡管他每日忙於對該產品的推廣和宣傳,但感興趣的農戶並不多,問津者寥寥無幾。兩年來,該產品始終未能打開銷路,白白浪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公司又因資金周轉受阻,工廠生產難以為繼,使得公司再一次瀕臨破產和倒閉的邊緣。真是“靠山山倒,兜水水流”。當事情發展到這一步,鄭長威十分懊悔。就為此,他開始在心中怨恨起黃仁德,以致惱羞成怒,甚至到了恨得咬牙切齒的地步。半年前,鄭長威就已經鬧騰退出麗雅公司,並逼迫黃仁德退回自己入股公司的那50萬。要知道,他拿出的這50萬可是真金白銀,是靠自己多年打拚才掙來的血汗錢啊!總不能讓黃仁德這個大騙子隨手拿去玩打水漂吧!
在當今市場經濟下,在社會上流行這樣一句話:“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它表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已變成了赤裸裸的金錢關係,由此可略見一斑。而當人們把金錢視為一切時,人情也就變得越來越淡薄了。此後,鄭長威與黃仁德兩人隻要一見麵,就會為麗雅公司是繼續經營還是轉讓散夥的這個尖銳矛盾而爭吵不休、內戰不止。他們不是各執一詞,便是惡語相向,以至兩人的關係也變得越來越緊張,已經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你說吧,什麼時候才能把公司轉讓出去?”鄭長威一想到那50萬,就有一種莫名的心痛。為了控製過分激動而不安的情緒,他強忍著心裏的酸楚,點上一支煙狂抽著,不時從鼻腔裏噴出兩道煙霧,態度堅決地說道:“你現在是狗啃無肉的骨頭,就是賠光了,也與我無關。可你必須得還我那50萬,而且一分也不能少!至於銀行利息嘛,我就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