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確實有所顧慮。船大難調頭呀,一旦決策失誤,損失就慘重了。”畢自強緩緩地端起茶杯,舉到嘴邊又放下,深思熟慮地剖析道:“不過,‘慎之易誤事,過之則多謬’。古人曆來推崇和講究儒家的‘中庸之道’,是有深刻道理的。現在公司的攤子越來越大,要拍板決定一些事已不比從前,有時也不太好拿捏其分寸。總之,我們不能輕易地犯錯誤呀!俗話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我們中天集團雖有資產三十多個億,但我們集團旗下尚無一家上市公司,企業的影響力也隻限於本地區。而一旦收購上市公司,那就是‘窗戶眼裏吹喇叭——名聲在外’了,樹大是要招風的啊!”
“師兄的意思是,”陳佳林也在琢磨著畢自強考慮的問題,簡單直白地問道:“人怕出名豬怕壯?”
“若換一個角度,我就不這麼看這問題。”韋富貴表示不太讚成畢自強的這種看法,亮出觀點地分析道:“‘水至清則無魚,人太謹則無智’嘛。這十幾年來,我們中天集團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這都是時代給了我們一次又一次發展和壯大的機會。現在,機會又一次擺在我們的麵前。收購上市公司,隻要有實實在在的收益擺在那兒,也沒有必要過於瞻前顧後,畢竟經商之道還是以獲取利益為根本的嘛。所以,我們不該坐失良機,該出手時就出手,該出頭時就出頭。依我現在對國內經濟發展的認識和領悟,國家‘抓大放小’的經濟政策表明,股份製將成為未來中國社會經濟體製發展的未來趨勢和方向,不可逆轉,也無可爭議。俗話說,‘智者順時而謀,愚者逆時而動’。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我們要緊跟形勢,因勢利導,敢於開拓進取,這才是上上之策。”
“嗯,說得也對。”畢自強凝神思考了一會兒,充分認同地說道:“老韋,我看你很有眼光嘛。”
“老韋,我倒有個問題,”陳佳林見畢自強似乎已拿定主意,鬆了一口氣,把臉轉向韋富貴,刨根問底地問道:“你剛才說的那個《菜根譚》是誰?我怎麼沒聽說過這個人?”
畢自強與韋富貴相互對視了一眼。兩人忍俊不禁,都哈哈大笑了起來。
“陳總,那不是人,是一本書名。”韋富貴知道陳佳林讀書甚少,不以為怪,隻好不厭其煩地解釋道:“這本書是由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是一本論述人生、修養、處世、出世的語錄集。還初道人,是作者洪應明的號。那這本書為什麼會取《菜根譚》這個奇怪的書名呢?因為作者認為,‘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意思是說,一個人的才智和修養隻有經過艱苦磨煉才能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