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3日,陽朔西街上。
中午過後,葉叢文的茶坊才開門營業。店內無人光顧,生意清淡。他開店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當然也不會閑著。這時,他端坐在電腦前正思考著,時不時嫻熟地敲打著鍵盤。
時值冬季,氣候沒有想象中那麼寒風凜冽。相反卻是一派風和日麗,讓人覺得暖意融融。因是旅遊淡季,觀光遊客驟然銳減,西街上與旺季的喧鬧相比,這時則顯得冷清了許多。
從西街東頭走來兩位中年男人,一高一矮。個子高的那位平頭短發,國字臉,寬肩魁偉,西裝革履,氣宇軒昂。個子矮的那位頭戴絨帽,圓形臉,壯實顯胖,一身深色休閑裝。兩人一邊東張西望地走路,一邊不知在商議著什麼。聽他倆那略帶卷舌音的普通話,便知是從北方過來的遊客。他們沿街盤顧,卻無意停下腳步來購物,好似在尋找著什麼店門。
拐過一個街角,兩位外地客望見了掛著“文苑茶坊”招牌的店門,不由止住了腳步,相視而笑,欣然步入。這家茶坊隻有二十多平米,地方雖不大,倒也別有一番情趣:室內裝修簡潔素雅,擺設的桌椅茶具等物件有著古香古色的韻味。正麵的牆壁上,懸掛著一副出自林則徐的名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側麵的牆壁上,有一幅龍飛風舞的字畫:“道院迎仙客,書堂隱相儒。庭栽棲鳳竹,池養化龍魚”。室內中央隻擺放著一張八仙桌和四把太師椅,桌麵上鑲嵌著一幅用紅木製作的圍棋盤。這裏似乎浸透著一種文人筆墨紙硯的氣度。櫃台上,擱著一塊醒目的價格牌:清茶每杯10元;功夫茶每壺100元。
聽到外麵有動靜,櫃台裏的葉叢文抬頭一望,見兩位客人登門,便迎了出來,熱情地招呼他們。矮個中年人先是詢問,然後才作了一番自我介紹。
“葉老師,在電話裏我跟你聯係過的。初次相識,請多關照!”矮個中年人禮貌地給葉叢文遞上一張名片,又指著高個中年人,著重強調地說道:“這位是我們公司的張總。這次我們是來和你談簽約事宜的。”
這兩位來客是北京某影視公司的負責人。高個中年人是張製片,矮個中年人是王導演。他們此行並非為遊山玩水,而是求賢若渴,為尋得一個好故事,專程從北京飛過來造訪葉叢文,旨意在於簽下小說的影視改編權。
原來,葉從文在網絡上發表了一部題名《從赤手空拳到億萬富豪》的長篇小說。他耗時兩年多的時間,斷斷續續地寫出50萬餘字也隻是半部作品。在YY小說泛濫成災的網絡文學中,這樣的嚴肅文學作品可謂鳳毛麟角,而又淹沒於浩瀚汪洋般的書海中,結果是點擊量不高,作品也無人知曉。但葉叢文不為所動,仍我行我素,執著地按自己的方式進行文學創作。他既不為稻粱謀或博取名利,也不在乎是否贏得人們喝彩,隻為實現一個心裏的願望:將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社會變遷濃縮在一個人生故事中,從而見證60後這一代人的努力奮鬥和心中夢想。三天前,葉叢文接到一個陌生人的電話,是北京某影視公司王導演打來的。對方的目的是想簽約他發表在網絡上的這部作品。他放下電話後,將信將疑,並未把此事放在心上。理由很簡單:隻有半部長篇小說,怎麼可能會有影視公司簽約版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