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絕境逢生(一)(1 / 2)

大齊朝,昭文十二年。

襄陽城外。

邊關戰亂連連,北地遇上旱災,三年顆粒無收。今年總算下了兩場雨,沒曾想老天不開眼,在麥苗抽穗的時候又鬧了蝗災。

朝廷開倉放糧,竭力賑災,餓死的百姓還是比比皆是。

為了活命,不知有多少人拋下了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背井離鄉逃往南方富庶之地。

一路由北至南,逃荒的流民隊伍不見減少,反而愈來愈多。所有能果腹的東西都被流民們一掃而空:樹皮、草根、觀音土……

餓殍遍野,慘不忍睹。

人餓到極處,易子而食的慘劇也不時上演。

“不要!不要搶走我的兒子!”

一個麵色枯黃瘦弱的婦人撕心裂肺地哭喊著,用盡全力拉扯住八九歲的男童。

長期挨餓的緣故,婦人十分削瘦,麵色枯黃黯淡,身上的粗布衣裙肮髒不堪,早已看不出原本的顏色。

男童一臉驚懼,在婦人的懷中瑟瑟發抖。

這夥災民是同一個村子裏逃出來的,原本的裏正順理成章地成了首領。

四十餘歲的男子麵黃肌瘦,神色陰沉而不耐:“昨天吃肉的時候,你可沒少吃半口。今天輪到我們村子出人,選中了你家大郎。你有什麼可鬧騰的。這年月,不這麼做大家都沒活路。快些鬆手!”

村子裏原本有二十多個幼童,現在隻餘一半。

躲得過今天,躲不過明天後天。遲早都逃不過一個死字。倒不如趁著還有一口氣,為村子裏的人換“吃食”回來。

婦人滿臉絕望,目光落到身側昏睡不醒的瘦弱女童身上,眼中閃過一絲猶豫,很快又狠下心:“裏正,你把春丫帶走吧!”

吃的都給了大郎。

春丫兩天沒吃過一口東西,早就餓得暈過去了。

反正也活不過這幾天。倒不如舍出去,換大郎一條性命。

裏正皺眉,挑剔地看了餓得昏迷不醒的女童一眼:“春丫才六歲,又瘦又小,身上沒幾兩肉,李家村子那邊怕是不肯要。”

婦人撲通一聲跪下了,聲淚俱下地哀求:“大郎他爹病死了,張家就剩這麼一個獨苗。求求你了,留下大郎,把春丫帶走吧!”

一邊用力磕頭,一邊拽著大郎跪下:“大郎,快些跪下磕頭。”

八歲的大郎被硬拉扯著磕了頭。

裏正重重地哼了一聲,沒好氣地說道:“行了,我先帶春丫過去試試。那邊不肯要,就得換大郎去。到時候可由不得你哭鬧。”

說著,彎腰抱起瘦小的女童,大步離開。

婦人長長地鬆了口氣。

大郎隱約知道被帶走不是什麼好事,哭著問道:“娘,裏正帶走妹妹做什麼?妹妹還能不能回來了?”

這一帶走,就要被李家村子的人煮了分食,怎麼可能回得來?

可到了這個時候,她這個當娘的還能怎麼辦?!

婦人看著裏正遠去的身影,喃喃低語:“娘這也是沒辦法。春丫,你別怪娘心狠。”

遇到這種吃人的年頭,也隻能先舍了閨女,保住兒子。

……

不出所料,李家村的村民對張家村送來的瘦小女童很不滿。